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不可能存在「沒有前提」的科學(二) The Impossibility of “Presuppositionless” Science

海耶克啟迪32

1.      韋伯提出「理想典型」的目的是要釐清,他的觀念與孟格爾的「精確典型」的觀念之間的差異。孟格爾曾說「理論」是研究一個特定現象的某一個面向。「精確理論」則檢驗現象中最典型或最普遍的特徵

2.      韋伯用新康德主義者李凱爾特的看法認為,人在面對無限又無理的現實下形成觀念;韋伯提出,所有的論述都是傳承舊有的理論 All description is theory laden

3.      韋伯的理想典型,不同於精確典型挑選現象中的普遍generic特質,理想典型選擇研究者最有興趣的特徵

4.      韋伯進一步釐清他的觀念與孟格爾最有名的邊際理論之間的關係。韋伯堅持心理學的發展與經濟學無關,心理學研究外在刺激與感覺之間的關係;經濟學的價值理論的基礎是不同的,它來自於追蹤人面對缺乏所做各種理性選擇的結果

5.      經濟學關注終點與通路(過程)之間的關係 the relation between ends and means,心理的經驗(慾望)與為了滿足慾望而做的實際行動。

6.      「理想典型」的有效性,倚賴社會的自然特質。韋伯進一步說明,近代社會的變遷使得以經濟方法來衡量事情變得愈來愈有用:「在目前既存的條件下,經濟學理論與現實之間的逼近值,持續增加中。」

7.      韋伯認為社會的變遷使「理想典型」取代「精確典型」愈來愈可行,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近代社會。韋伯調整孟格爾的觀點,並且提供一個更完整的理論。孟格爾曾經辯證,他的理論研究法能幫助我們瞭解過去某種社會結構的形成。韋伯提供一個以當前為中心的理論,去補充孟格爾的原始辯證

8.      韋伯堅信,經濟學研究通路(過程)與終點之間的關係,並且不倚靠任何心理學理論,這樣的觀點最後變成奧地利學派的標準教條。

9.      同樣重要的是,他認為所有的觀察都是以過去的理論為前提,「理論傳承 theory-ladenness」假設,與孔恩革命 The Kuhnian revolution,在20世紀後半葉成為科學哲學家的共識。 譯編寫Bruce Caldwell《海耶克的挑戰 Hayek’s Challenge

李鈞震:

1.      所有的社會現象與經濟活動「觀察」都是以過去的理論或經驗為對象,都是在做考古的工作,藉由分析過去的經驗與理論來發現新的規則與理論。而新建立的規則會有價值,一定是對幫助「理想新世界」的建立有貢獻。

2.      經濟學研究領域會與心理學有關,源自於經濟行為是一種人性的顯現,必須先瞭解人性的需求與特質,才能精準的預測經濟活動的趨勢;但是以「個體經濟」或小範圍的商業行為才比較有大的分析價值。對於國際經濟的趨勢與長期的影響,心理學的應用就較少。

3.      孟格爾的「精確典型」檢驗經濟現象中最典型或最普遍的特徵研究一個特定現象的某一個面向幫助我們瞭解過去某種社會結構的形成,是一種社會學面向為主的總體經濟研究。

4.      韋伯的「理想典型」選擇研究者最有興趣的特徵「理想典型」的有效性,倚賴社會的自然特質與特殊社會現象幫助我們瞭解近代社會的特殊性,研究通路(過程)與終點之間的關係,並且不倚靠任何心理學理論,變成奧地利學派的標準教條。

5.      孟格爾的「精確典型」可以檢驗歐元經濟體的得失,檢驗WTO的歷史價值,檢驗美墨自由貿易區,檢討歐洲四豬(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希臘),檢驗亞洲四小龍的共同特性與現象。

6.      韋伯的「理想典型」則可以分析台灣的國際競爭與策略,分析馬來西亞的國際特殊性,中國的國際代工影響性……。其實韋伯的「理想典型」可作為孟格爾的「精確典型」的個案分析。

7.      未來的經濟學研究趨勢,必定以「教育學」、「行政效率」與「新聞學」作為主要工具,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

參考資料:

從杜拜危機反省環境倫理

高處 不勝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