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迷失自己的動物

歌德啟迪1
Onverwacht Entertainment - Schiphol - Kerst 2010
李鈞震10.1.2008
1.     歌德與但丁、莎士比亞,並稱為世界上的三大詩聖。從他的年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個政治家,也是個熱心於自然科學的研究者。
2.     《箴言與省察》是歌德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歌德使用一點也不炫耀的真實語言,來表白他80年生涯的經驗與觀察中所得到的知識、見解與智慧。所以,只要能仔細地閱讀,一定可以得到無窮的啟發。
3.     1749年,歌德誕生於法蘭克福市。1765年,16歲進入萊比錫大學法律系。20歲,研究中世紀神祕主義。21歲,繼續攻讀法律,並且涉及多方的知識,包括醫學、自然科學、文學、美術、哲學。22歲,在故鄉開業當律師,並主辦莎士比亞讀書會。
4.     1772年,23歲在高等法院實習,同時發表論文「德國建築」與詩集。25歲,首次與威瑪大公見面,同時發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27歲,參與國政,並加入內閣會議,擔任參事官,同時,擔任威瑪的宗教高等監督長。30歲,擔任軍事委員會與道路委員會的長官。32歲,從事礦場的工作,並研究礦物學與解剖學。33歲,擔任財政局長官,同時從是地質學的研究。
5.     1784年,35歲,研究骨學,並發現人類的顎間骨,發表論文;研究史賓諾莎;發表歌劇《諧謔、詭計和復辟》。36歲,研究植物學與義大利語。41歲,擔任藝術監督;研究色彩學、植物學、解剖學。42歲,擔任威瑪宮廷劇場的監督;進行光學的研究。43歲,德法戰爭,隨威瑪大公出征;研究色彩學與康德哲學。
6.     1794年,45歲,研究外交與化學,並組織自然研究學會,為席勒的雜誌執筆寫稿。49歲,《浮士德》第一部上演。59歲,與拿破崙談判;《浮士德》第一部出版。60歲,研究德國古代文學。61歲,研究古代德國的建築;發表學術論文色彩學。67歲,參與《威瑪憲法》制定。71歲,研究荷馬(史詩)77歲,研究但丁。82歲,完成《浮士德》第二部。83歲逝世。
7.     歌德從51歲開始,到去世之前,這30年當中,一直斷斷續續地寫作箴言。所謂箴言,就是警世的短語,也就是所謂的原理與指針;同時也是省察自己,分析自己的良心。歌德的箴言兼具高智慧與高深的觀念,是他一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科學與藝術的判斷,歌德用最平凡、最易懂的語言方式,來表達最深的人性奧秘。
8.     歌德:天才,被要求的最初到最後的東西,就是真理之愛
9.     歌德:學習支配是非常簡單的,學習統治才是困難的。
10. 歌德:人類是經常迷失自己的一種動物;在迷失期間,什麼都想要。
11. 歌德:喜歡批評別人的人,首先必須經常自我檢討,自己的內心是否光明磊落?因為,人心有黑暗,不但看不清楚自己,也看不清楚別人,更無法清楚地去閱讀一本書

論嫉妒 2

培根啟迪23
Flash Mob at Edmonton City Centre Mall. Pachelbel Canon in D 
李鈞震6.17.2008
1.     處於浮躁、虛榮、時刻想著出人頭地的人,嫉妒心是非常強烈的。因為他們總是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完成,而在這當中,又恰巧有很多人的能力都超過了自己,競爭輸給別人,就容易產生嫉妒?
2.     近親、同事、以及一起長大的夥伴,如果其中某人出類拔萃,或做出了輝煌成績時,其他人就容易產生妒。因為,其他人的輝煌成就,正是對自己平凡人生的最好指責,並且,別人的成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且還會常常在自己的腦海裡徘徊;這樣的事情,往往加上傳聞添枝加葉而變得更為刺激,不斷地勾引自己的劣根性,造成內心的極度不平衡。
3.     什麼人不容易招受嫉妒呢?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獲得成功時,不容易招受嫉妒,因為這與他們高尚的品德相匹配,成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4.     受到獎賞與餽贈,容易遭受嫉妒;而債務的償還,則不會招受嫉妒。另外,嫉妒是隨著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而誕生的,如果沒有比較,也就不會有嫉妒存在。
5.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揚名立萬時,最容易招到嫉妒,但這種嫉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那些很早就出名的人,又長久位居高位,則容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遭受嫉妒。
6.     雖然權貴們的財富沒有絲毫減少,但光輝已經不如過去了,新貴的崛起已經搶奪了他們的光芒,這也非常容易讓權貴們產生嫉妒。
7.     那些逐步高升的人,要比那些平步青雲、突然崛起的人少遭受嫉妒。
8.     那些長年累月地勞苦奔波,或者冒著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才獲得榮耀的人,也很少遭受別人的嫉妒,因為大眾知道,那些榮耀來之不易,甚至值得同情,而憐憫之心是治療嫉妒的苦口良藥。
9.     有些人雖然極其謙卑,歷經千辛萬苦、冒險犯難,最後獲得成功。但是由於傳播者或媒體的無知與嫉妒,以致於傳播出去的資訊都是零碎、不完整、強調一夕成功的錯誤訊息,造成社會大眾的嚴重誤解。這一種有心的資訊操控,讓許多人招受不白之冤,受到惡意的嫉妒。

論嫉妒 Ⅰ

培根啟迪22
Flash Mob Curtin University & Perth Symphony Orchestra
李鈞震6.15.2008
1.     《聖經》中把嫉妒稱為「邪惡之眼」,而占星術士則把不吉祥的星宿稱為「邪惡之星」。最容易引起嫉妒心的情況,就是見到過去比自己差勁的人,如今飛黃騰達。
2.     一個無德行的人,總是喜歡嫉妒他人的德行。因為人心的滋養不是靠自身正直,就是靠毀謗別人的邪惡,同時,自身不正直的人,必然極力地批評別人是邪惡的。所以,沒有希望達到別人德行境界的人,往往會極力貶低他人,以求自己內心的平衡。
3.     好管閒事,而且喜歡窺探別人隱私的人,通常都喜歡嫉妒,因為他們之所以要勞神費力地去了解別人的事情,絕對不是為自己增添品德有關,他們只是在尋找別人的失誤言行,從而獲得看戲一樣的樂趣,並且還可以安慰自己醜陋的內心
4.     一個專心致志做自己事情的人,基本上不會產生嫉妒心,因為嫉妒是一種善於遊蕩的感情。好管閒事者,必定沒安好心眼。
5.     出身貴族的人,對平民的飛黃騰達明顯是嫉妒的,因為兩者之間的差距縮短了;這就好像視覺上的錯覺一樣,明明是別人前進了,他們總感覺是自己在倒退。這一種貴族總是輸不起,在黑暗的世界中,他們總是想要暗殺政敵。
6.     殘疾人、宦官、老人和私生子是比較容易嫉妒別人的,因為自己既然沒有辦法彌補與改變自己的狀況,那麼,就乾脆去破壞別人的良好狀況吧!假如一個人的缺陷發生在一個非常勇敢的人身上,他就會使這個缺陷成為自己獲得榮耀的明證,因為當人克服了自己的弱點而有所成就,就會得到所有人的讚嘆,歷史也會把他當成奇蹟。
7.     沒知識的人,心理容易產生殘缺、自卑感,更容易嫉妒別人,因為沒有志氣去改進自己的知識現狀,因此特別容易嫉妒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