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無論如何 總要救些人

保羅啟迪95
J. S. Bach - Cantata BWV 22 - Jesus nahm zu sich die zwölfe
【哥林多前書918~22節】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什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
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J. S. Bach - Cantata BWV 140 -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 
我心甘情願地傳道理,會得到什麼收穫呢?就是我傳道理的時候,叫別人不花錢就可以得到道理,以免被人家認為我是在做利益上的交換。
我雖然是自由自在的,但是我心甘情願地做了社會大眾的僕人,就是希望多找一些喜好道理的人。
面對猶太人,我就是猶太人,為了要找到喜歡道理的猶太人;面對羅馬的公民,我雖然不做官,還是跟他們一樣地生活,為了就是要找到喜歡道理的羅馬人;面對羅馬帝國以外地區的人,我就跟他們一樣,希望在他們當中找到喜歡道理的人;
其實我站在上帝道理的面前,也不是不遵守各種規定;在面對耶穌道理的前面,也是好像服從法律一樣。
面對比較幼稚的人,我就好像比較天真幼稚,為了要找到那一群人當中,喜歡道理的人。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就變成什麼樣子,無論如何總是希望要讓大眾,透過耶穌的道理,生命品質可以得到提升。
李鈞震:
1、   孟子說:「學而不厭,教而不倦」,就是指保羅這種人。
2、   子夏說:「賢賢易色。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針對不同的場合,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指的就是保羅這種人。
3、   金剛經說:「離色離相,就是指一個人為了追求智慧,不會有僵化的社會形象,也不會有僵化的思考慣性。」指的就是保羅這種人。
4、   保羅是對耶穌的道理,要盡全力做到完全守信用的人,他認為只有透過這個方式,他才能夠完全地理解耶穌的思想境界,他也願意完全地實現耶穌的人生理想。只有透過這個方式,個人的生命品質才能夠不斷地改善,人生的價值才能夠不斷地提升,智慧才能夠不斷地湧現
5、   耶穌思想的核心就是:盡心盡力熱愛各種真理,然後,愛人如己。
6、   保羅為了實現耶穌的人生理想,不計一切代價,心甘情願地做了社會大眾的僕人,就是希望多找一些喜好道理的人。這也是基督徒應該有的基本生活態度。
7、   人類歷史上,所有改變歷史文明的大師,都一定做到「盡心盡力熱愛各種真理,然後,愛人如己。」孔子就是這樣的人。陳水扁是不是這樣的人?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國語》叔向賀貧

Bach: Die Kunst der Fuge BWV 1080/Musica Antiqua Köln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春秋時代,晉國大夫「叔向」去見晉國的高級官員「韓宣子」,韓宣子為自己身處貧窮而感到憂愁,可是叔向卻反而恭喜他「貧窮」。
宣子說:「我只有正卿這個官職的虛名,沒有正卿這個職位應有的財富,我正在發愁沒有錢可以和卿大夫交往,你卻跑來恭喜我沒錢,這有道理嗎?」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於難。」
叔向回答說:「晉國以前有一位上卿叫欒武子,他沒有上大夫應有的俸祿-百傾田地,家裡連祭祀的器具都不齊全,可是他的言行展現高尚的品德,遵循周朝的憲政法典,他的學識與品德傳遍諸侯各國,因此諸侯領袖們願意向他請益,野蠻的戎狄也都願意接受他的帶領,他以身作則端正晉國風氣,他施政按照法令沒有弊病,因此避免了各種災難」
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
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傳到了桓子,他驕傲奢侈,貪得無厭,沒有任何專業素養,任意胡為,忽略了權貴階級應有的志向與行為,假裝借貸實則掏空國庫,貪污收賄,囤積財物,他的敗德劣行本來會遭遇災難,但是因為父親欒武子的餘蔭,才得以善終。
到了懷子,懷子改變他父親桓子的行為,繼承祖父的德行,本來可以免除災難的,可是受到父親桓子作惡多端的連累,流亡到楚國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於朝,其宗滅於絳。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
再說郤昭子,他的財產幾乎是晉國皇室總資產的一半,他的家臣派系佔三軍一半的位置,他仗著自己的財富和勢力,在晉國橫行霸道,結果被處死刑,屍體在市場上示眾,他的宗族在降邑(晉國故都,在今山東翼城東南)滅絕。
如果不是郤昭子仗勢欺人,八個姓郤的官員,其中五個是大夫,三個是卿,這麼大的權勢寵幸,一天之內被消滅,全國沒有人同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德行的緣故(缺乏專業素養的行為)。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現在,你跟欒武子一樣清貧,並且,我認為你能跟欒武子一樣在清貧中培養出品德,所以對你恭喜。如果你一點也不擔心無法建立德行,只會苦惱財產不足,我表示哀掉還來不及,哪裡還會前來恭喜祝賀你呢?」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宣子聽了,跪拜頓首說:「我差一點就要步上滅亡之途了,全靠你提醒拯救我。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恩惠,我的祖先桓叔之後所有的後代子孫,都要感激你的恩賜。」
李鈞震:
1.        學有專長,具備專業素的人不必害怕一時的窮困潦倒,時機一到,必然有前途。權貴階級如果缺乏專業能力,將來必定成為社會敗類,這是古今中外的通則。
2.        任何一個人,要具備頂尖的專業素養,必定經過「學習道理,熟能生巧」的過程,這過程必然需要長時間的吃苦耐勞、恆心毅力、奮鬥不懈、精益求精、勝不驕敗不餒……,所以具備了品德。人類歷史上,沒有專精能力的人,通常品德不佳。
3.        沒有專長的權貴階級,缺乏智慧去保住權位與財富,所以家道必然逐漸衰敗,如果家人又驕奢成性,衰敗速度必然更快。
4.        沒有專長的權貴階級,由於智能程度不足,對生活與工作上的諸多判斷必然經常出錯,對於誰是人才也分不清楚,對於各種資訊也無法解讀,因此智能程度逐漸落後於進步的社會,因此成為社會上低智能的層級。
5.        權貴階級要持續保有權勢,家庭成員一定都要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一定要跟「好學不倦的人」結姻緣,否則很容易富不過三代。
6.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權貴階級要持續保有權勢,其子女必定要先培養一技之長,然後學習第2專長,再學第3專長,再等到德智體群美都已經五育均衡並重,再考慮是否去爭取政治地位,這樣比較安全,不會當眾出醜。
7.        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與桃園縣長參選人吳志揚,他們的家裡都很有錢,父親也都有從政經驗,但是,連勝文與吳志揚個人都不是社會上五育均衡並重的典範家族成員當中沒有人是「樂善好施」的社會典範,更沒有人長期參加人權運動或組織,家族成員各個社會正義感不足、缺乏專業素養、沒有人當過運動國手,還是獨裁者蔣經國迫害人權的共犯,因此整個家族都缺乏群眾魅力,所以只能花大錢打選戰。

論逆境

培根啟迪18
李鈞震6.02.2008
1.     「順境」的好處是人們都希望的,而「逆境」的好處則是令人驚訝與歎息的。當然,如果所創造的奇蹟是對自然的反駁與對照,那麼,這種奇蹟多半出現於逆境中。
2.     如果一個人,既有人的脆弱,又有神的安穩,那才是真正的偉大!當人在艱難的逆境中掙扎求生,脆弱的心靈倍加接受考驗,而人如果能夠堅忍安穩,信守道德,那真是不容易。
3.     一般情況下,「節制」是順境裡的美德,「堅韌」是逆境裡所體現的美德;從道德觀來講,堅韌是一種更加崇高的美德。順境是《舊約》中的祝福,逆境是《新約》裡的祝福。
4.     逆境所帶來的祝福更加悲壯,更加得之不易,也更加能夠體現上帝的恩惠。在《舊約》中,如果你仔細聆聽大衛的琴聲,你將聽到哀樂裡面有同樣多的歡樂氣氛;在那裡,他們大篇幅地描寫約伯的苦難,而只以很小的篇幅來描寫索羅門的幸福。
5.     順境,也並不是說一點恐懼與煩惱都沒有;逆境,也並不是說一點希望與安慰也沒有。在深夜的黑暗中,一盞燭光顯得分外地光明。
6.     美德就彷彿是名貴的香料,當他們被碾碎與焚燒以後,就能夠散發出濃烈的香味;因為在順境裡最能夠顯露出人性的邪惡,而在逆境中就更加能夠展示出美德。
7.     詩篇:曾有死亡的繩索纏繞我,匪類的急流使我驚懼,陰間的繩索纏繞我,死亡的網羅臨到我。
耶和華按我的公義報答我,按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丟棄。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所以,耶和華按我的公義,按我在他眼前手中的清潔償還我。
慈愛的人,你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高傲的眼目,你必使他降卑。

你必點著我的燈;耶和華我的 神必照明我的黑暗。

論動亂

培根啟迪17
李鈞震6.01.2008
1.     「叛亂」的因素大概可以歸納為兩類:即是人們過分的貧窮和廣泛的不滿。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破產的人有多少,就必有多少人支援、擁護叛亂。
2.     作為一個領導人,切忌以人們的不滿是否合理來衡量這種危險的大小,那樣就會把老百姓想像得過於理性了,因為老百姓往往會做出對自身利益有損失的事情。
3.     事實上,也不應該以不滿導致的痛苦大小來斷定危險的大小,如果那些不滿中隱含的恐懼大於痛苦的時候,這種不滿才是最危險的;痛苦是有限的,恐懼是無限的。
4.     要盡一切可能消除叛亂的原因國家貧窮。針對這個目標,就應該做到開放貿易,並取得良好的進出口平衡保護並大力扶持製造工業;消除懶散的現象;透過有關節約的法令來制止浪費和過度消費;改良並合理使用土地;調整物價以及減輕稅負等等。最後,應該特別注意別讓人口增加太多,超過土地生產能提供食物的數量。
5.     金錢就像肥料,如果不播灑到土地裡,就不會有任何實際用處。要想使國家的財富平均分布,主要就在於禁止或嚴厲控制那些貪婪的交易。
6.     給民眾適當的自由,使他們能夠發洩悲痛與不滿,是一種比較安全可靠的方法。因為,凡是阻止體液排除以及把膿血摀住不讓它流出來,就會有患毒瘤的危險。
7.     有些出自領導人之口的機智,他詼諧尖刻的語言會引燃叛亂的星火。
8.     很多人敢去作惡,但有更多的人愛看別人作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默認自己曾經作惡。
9.     根據法國的經驗,中國人平均每年在法國跳機人數約五萬人,在台灣與中國語言相通的情況下,台灣可以容納多少中國人跳機?台灣必須耗費多少警力、情治人員去監控與防止跳機?總之,中國人在台灣大量地跳機將會形成台灣社會嚴重的負擔,導致國家貧窮,引發叛亂。
10. 根據中國官方衛生單位的統計,中國的肺結核、口蹄疫、愛滋病、狂犬病等傳染病氾濫嚴重,無法控制。隨著中國觀光客來台灣所帶來的傳染病,將引起台灣社會的動盪不安與經濟崩潰,例如SARS事件,一定會每年在台灣不斷地重演。
11. 依據馬英九的估計,每個月將有十萬人左右的中國人在台灣各地流竄,如果其中有十分之一是訓練有素的解放軍,只要六個小時,總統府就會被攻陷。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生態社群-放任主義的生態思想

尼斯貝啟迪97
Vivaldi - Piccolo Concerto in C major, RV 443 - Il Giardino Armonico
1.     放任主義,是由重農主義者所創,由一群法國的哲學家所主張,一種完美的經濟體制應該經由它內在的和諧及平衡而運作。而不能像當時的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那樣,憑藉嚴密的立法和科層制度的管制來運作。
2.     創立於18世紀的現代經濟學(1776亞當史密斯),主要是希望能實現像莫爾的烏托邦之中的生態和諧。現代經濟學與重農主義都極力主張「自然秩序」,也就是人類間的關係應符合人類的本性,假如國家、教會與其他勢力組織不干預經濟,「自然秩序」就能存在。
3.     現代經濟學之父的亞當史密斯重視,歐洲的各種階級的需要,特別是窮人的需要。經濟發展,必須要求道德情操。人民貧困的主因是,政治與強大的經濟勢力結合而引起,對整體經濟產生不良的影響,並使許多較小的農業與中小企業淪為窮人。
4.     現代經濟學與重農主義(放任主義)都認為,只要所有的人為控制消失,尤其是中央集權式的控制消失,自然而然經濟發展都會有秩序。
5.     史密斯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本能本性,就是要謀求他自己的經濟和道德上的利益;經濟生活的主要動機,在於追求這種「自我利益」。「自我利益」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經濟活動,人們彼此競爭的方式來尋求他們的經濟利益,其結果將對所有的人有利,而且對整個社會有利。因此不必要外在制度做不適宜的干預
6.     放任主義認為,假如政府取消特別補貼和賦稅,農業和商業之間就可以獲得和諧的平衡。一個明智的政府,取消人為和腐敗的社會控制,「自我利益」會自然調節經濟活動,假如讓人類自由的發揮才智和追求自我的利益,就可以獲得和諧平衡的經濟制度
7.     班尼迪克特的「修道院制度」的特性,以及莫爾的「烏托邦社群」的特性,與放任主義者是相似的。
李鈞震:
1.        國家、教會與其他勢力組織會「干預經濟」,主要原因是這些組織的權貴階級,為了自己的私利,刻意去剝削弱勢者的利益,這也是出於本性。人類的歷史上,絕大部分的權貴階級都會刻意剝削弱勢者的權益
2.        人民貧困的主因是,政治與強大的經濟勢力結合而引起,對整體經濟產生不良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官商勾結,形成特權,獨享經濟利益,破壞社會自然的經濟發展;台灣的桃園航空城與葉世文與「自由經貿區」,就是標準的官商勾結特權模式,這是由不公平不正義的執政者所造成。
3.        目前中國的主要財團與經濟發展模式,都是政治與強大的經濟勢力結合而引起,對整體經濟產生不良的狀態,導致炒房地產、地下經濟猖獗。
4.        「人們彼此競爭的方式來尋求他們的經濟利益,其結果將對所有的人有利,而且對整個社會有利。」這理論必須有特定的社會條件,所有人的「教育資源與智商程度」差距不大,才會達到和諧與平衡。
5.        「教育資源與智商程度」會影響人民的知識程度。如果一個社會的人民,知識程度差距很大,社會競爭力一定差距很大,貧富差距就會很大,這種社會不會和諧,會像哥倫布征服中南美原住民一樣。
6.        當社會上人民的「知識程度」差距不大時,貧富差距主要是由個人的「勤奮程度」來決定,社會將比較和諧。
8.     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權貴階級都會努力去掌控「知識權」,來產生龐大的官僚體系與科層組織,再利用特權形成「資訊不對等」,以便長期享受貧富差距下的優越感,讓大者恆大、以大欺小、仗勢欺人,並使許多較小的農業與中小企業淪為窮人。台灣之前與中國的「服貿協議」,就有這種道德危機。
7.        課稅,原本是政府縮小「貧富差距」、達到「社會平衡」的主要工具,所以稅制公平正義的國家,社會比較和諧,社會福利比較好,權貴階級的道德程度也比較高,社會弱勢者會得到基本的人權保障;目前台灣的貧富差距非常嚴重,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政府官員,比較習慣於官商勾結、享受特權、破會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氛圍。
8.        台灣近20年的教育資源「城鄉差距」很大,主因是教育部的政客與權貴階級,刻意剝削弱勢社會族群,惡意讓他們失去社會競爭力,這樣可以讓權貴階級永保經濟優勢,社會弱勢族群則失去翻身的機會,社會階級的流動因此停滯。
9.        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權貴階級,都有剝削弱勢者的生活習慣,這是因為中國的「儒家思想」,被用來當作考試與附庸風雅的工具,從來都不需要實踐,也因此目前台灣的國文老師絕大多數都無法實踐「論語」的內容,這也導致目前「貧富差距」很大,「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一嚴重。
10.     現代政府存在的目的,必須要實踐憲法的內容。主要工作是:保障社會弱勢者的基本人權,並盡量消除所有的特權,讓社會在公平正義的環境上自由競爭,也讓社會上的經濟強者,有扶助弱勢者進步的責任與使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