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孔子塑像 言論自由 愛國主義

〔摘要3.24.2011蘋果 葛壽農〕《論語‧先進》孔子乃平民,僅因官員聚斂,就敢鳴鼓聚眾,痛批當道,試問,言論若不自由,孔子能這樣幹嗎?大陸言論不自由,尚不如當時的魯國,還談什麼尊孔?

中國兩千年來的專制王朝奉行「外儒內法」,導致文化變質,即所謂的醬缸文化,其特徵就是自私與虛偽(「內法」的自私與「外儒」的虛偽)。在醬缸中,什麼都得變形。民國初期,中國確實有些真實的民主架構,但這民主架構被醬缸文化吞噬,迅速回到老蔣的「外儒內法」。

台灣有了言論自由之後,方能扯破一點醬缸的面目,見到了一點自私與虛偽,有了一點反省,但尚不如美國國會,還見不到真正的孔子。大陸現在連言論自由都沒有,只能在醬缸中沉淪,塑像只是表面,離真正的孔子非常遙遠。

大陸想利用孔子宣揚服從性的愛國主義,幾年前拍「孔子」電影,描寫孔子貪生怕死逃亡在外,回魯後乖乖接受統治,但事實卻是,孔子不是逃亡,而是不滿魯國周遊列國,放眼天下。孔子返魯後,並非乖乖牌,上述鳴鼓攻擊冉求的事件,就發生在這段時期。

中國民間有個端午節,持續兩千年,紀念屈原,他直言為國,卻被君主放逐,最後因掛念祖國悲傷過度投河自盡而死。大陸要宣揚愛國主義,應該拍「屈原」而非拍「孔子」,因為孔子棄魯而周遊列國,尋求理想的實現,是個世界主義者

而「屈原」則是個愛國者,有人勸他去別國發展,他不肯,終生只為祖國憂。讀史記,見屈原見解愈是正確,愈是遭到迫害,當年的劉少奇、彭德懷也有類似的命運。大陸文化大革命之後,還有1989年天安門事件,許多異議者,被當街槍斃了。大陸沒有言論自由,沒資格拍「屈原」,所以連愛國主義都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