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左拉1840

Danse Macabre
夏爾·卡米爾·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年)法國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等。
1835年,聖桑於法國巴黎出生,其父於他出生後數月辭世。聖桑的母親及姨母均為音樂愛好者,在他們的薰陶下,聖桑從嬰孩開始便認識到音樂的奇妙。聖桑兩歲時隨他的姨母習琴,且不久便懂得作曲。
聖桑的才華並不侷限於音樂上,他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積極自行研習,而且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只要聽過、讀過的,他都能毫無錯漏的放在腦袋裡。他於三歲便懂書寫,七歲時學懂拉丁文,更自行研讀·喬望尼的總譜。
1842年,聖桑開始跟隨Camille-Marie Stamaty習琴。十歲時,聖桑第一次公開演奏後,竟能以記憶彈奏出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他亦因此而聲名大噪,名聲傳遍歐美各地。十六歲時編寫他的第一首交響曲。聖桑於巴黎音樂學院修讀作曲及風琴演奏期間更獲獎無數。
1848年,聖桑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並進修管風琴及師隨阿萊維學習作曲。聖桑的天分及名氣令他與名鋼琴家李斯特結緣,並且成為要好的朋友。聖桑十六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樂;他的第二交響樂則以降E大調第一交響樂之名面世,並且於1853年公演,令到不少作曲家及評論家驚訝。音樂家白遼士後來更成為聖桑的好友之一。
聖桑於巴黎各教堂中以演奏管風琴為生。1857年,他更取代了Lefébure-Wely這位傑出風琴師的地位,於Église de la Madeleine當了二十年風琴師。他每週的即興演奏更震攝了巴黎大眾,1866年,李斯特更稱譽聖桑為世上最偉大的風琴家。
1861年至1865年,聖桑於ÉcoleNiedermeyer任職鋼琴教授,並把當代的音樂,如李斯特、古諾、舒曼、白遼士、華格納等,納入於學校以巴哈和莫扎特為要的保守課程中。佛瑞是聖桑得意門徒,不久更成為好友。
聖桑多才多藝,早年曾涉獵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他亦是一位數學專家。後來,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寫音樂評論外,他還與歐洲知名的科學家進行討論,以及撰寫關於聲學、巫術科學、羅馬劇院裝修及古老樂器的學術文章。
他曾編寫一份哲學著作,講述科學及藝術會取代宗教;聖桑悲觀及無神的理念,預示了存在主義的出現。他的其他學術成就還包括一冊名為Rimes familières詩集,及一份十分成功的滑稽劇本。聖桑亦是法國天文學會的成員;他還教導海市蜃樓,又懂得按自己的要求製作望遠鏡,以及按如日食般的天文現象來計劃演奏會。
1870年,聖桑參予了國家防衛軍,並參加了普法戰爭。短短半年的戰爭,令聖桑心中留了下了一道永不磨滅的疤痕。1871年,聖桑與RomainBussine成立國家音樂社團組織,藉此推廣新的法國音樂。巴黎公社瓦解後,聖桑以社團組織主席身分,公開首演社團成員的作品,包括佛瑞、弗蘭克、拉羅及他本人的作品,令他成為塑造法國音樂將來的重要人物。
聖桑於1886年完成著名的《動物狂歡節》,接著的數年他遊歷各國,遊遍歐洲、北非、東南亞及南美等地。聖桑更以Sannois為筆名,把他的旅遊經歷筆錄成多本受歡迎的書籍。聖桑還是第一位寫作電影音樂的著名作曲家,1908年他為電影《暗殺吉斯大公》配樂。
Saint-Saens: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徐弘毅:
1.     對作曲家來說,音符是一種傳達思想的語言,樂評家會分析曲風、樂式或用多少切分音、三連音,但是這都不是作曲家本人所該思考的;作曲家在寫曲子的時候,只有專注地想著自己的「主題與思想」,將它翻譯成音符。
2.     為什麼在學音樂的人當中,僅有少數的人會成為作曲家?作曲家除了要有一定的樂理程度外,還要博學多聞、有專業素養,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就像無知的人沒有辦法說出真理一般,學音樂的人缺乏知識與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就寫不出好曲子。
3.     豐富的歷練、廣博的知識與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必然能夠激發作曲家的靈感。蕭士塔高維奇被關起來好幾次,每次出獄都會有新的交響曲誕生,這應該是蕭士塔高維奇被陷害坐牢的時候,非常痛恨那些愚蠢的權貴,將自己想推翻當時的蘇聯獨裁者的思想轉化成音符表達出來。
4.     為什麼創作者需要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因為創作是強烈的精神意志和理想,沒有強烈的精神意志和理想的人,無法寫出驚人的作品。
5.     為什麼會誕生新的曲風?樂曲風格反應作曲家的思想、知識與人生觀,新的曲風代表作曲家本身具備超越前輩與當時代的獨立思考能力,因而預知未來的世界景況,因此他們不再需要模仿前輩與當時代的作品。
6.     舉例來說,貝多芬深思過政治,他所處的時代,拿破崙正在跟歐洲奧匈帝國與權貴階級對抗,這些因素衝擊他的思考,使他產生新的主題英雄交響曲」、「皇帝鋼琴協奏曲」。
7.     聖桑最有名的作品為《動物狂歡節》,這是一個新的風格,過去沒有人寫出這種曲子,為什麼他能夠寫出這種特殊的主題與曲風呢?因為聖桑研究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他將自然科學與音樂結合就誕生了《動物狂歡節》
8.     有些人擅長評論,有些人擅長抒情,有些人擅長描述,依據每個人的天賦,誕生的曲風也會不同。聖桑是一個擅於描述的人,《動物狂歡節》就是描述每一種動物、生物的樣態。
9.     聖桑的《骸骨》,是他過去考古的時候,看到很多的化石骸骨啟發的靈感,他看到化石骸骨,心裡一直想,那些骸骨如果活起來活動,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10. 他想像骸骨活動的時候,骨頭應該會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撞擊聲,他又想那些死而復活的骸骨,應該很高興自己重獲生命,會開心地跳舞,所以,聖桑就用木琴模仿骨頭撞擊的聲音,而且寫得很活潑,反映出化石骸骨重獲生命的喜悅。《骸骨》這首歌有部分段落變成骷髏之舞的主題
11. 聖桑的《水族館》,在描述魚兒在水中游泳、探索周遭所見的景象。他用長笛、玻璃琴、鋼琴、弦樂,將水族館中魚兒在深邃的水中世界,穿過海草、珊瑚,營造出來的神祕的氣氛,描述出來。
12. 聖桑的《天鵝》用大提琴描述天鵝在水面上游的優雅姿態,鋼琴則是湖面的漣漪與吹拂的微風。聖桑用大提琴的旋律說明這隻天鵝,有美麗的鵝頭與細長的脖子,構成的弧形曲線,牠有時低下頭啄食,有時抬頭觀看四方,白胖胖的身體,兩個翅膀不時拍動。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ПётрАлексе́евичКропо́ткин 18421921年), 俄國革命家和地理學家,無政府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無政府共產主義 」的創始人。
因為他父親是俄國世襲親王,他被人稱為是「無政府王子」,但他拋棄了貴族繼承權。他有許多著作,比較著名的有:《田野、工廠和工場》、《互助論:進化的一種因素》、《奪取麵包》。 他也曾為1911年版的《 不列顛百科全書 》撰寫過目錄。
克魯泡特金出生於莫斯科 ,他的父親是世襲的魯里克親王,母親是一位將軍的女兒,他的母親博覽群書,具有自由思想。1857年,15歲的克魯泡特金進入聖彼得堡的士官生學校,這個學校是由10015歲的貴族子弟組成,是一種軍事學校,直接受命於皇宮。這個期間,他讀了大量的書,尤其是法國歷史和百科全書,他開始對俄國農民的現狀感興趣,受到自由革命的文學影響很大。
1864年,克魯泡特金被任命對滿洲地形進行考察。1867年他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成為俄國地理學會地理分會的秘書,1873年他出版了一部著作,指出當時亞洲地圖中山脈走向從北向南是錯誤的,應該是從西南向東北的走向。
1871年他考察了芬蘭和瑞典的冰川沉積。 其時俄國地理​​學會任命他為秘書,被他拒絕,並放棄貴族繼承權,他認為他的責任已經再也不是去發現新的科學,而應該是幫助人民,他回到聖彼得堡,加入了革命黨
1872年他訪問瑞士,在日內瓦加入了社會主義的「 國際工人協會 」,接觸了更為激進的「 烏拉山區鐘錶工人聯盟 」,形成了無政府主義的觀念,回到俄國後,他開始參加革命活動。
1874年,他被捕入獄,兩年後越獄逃跑。 1876 ​​年逃往英國 ;以後又去瑞士;1877年前往法國,幫助成立社會主義運動1878年,回到瑞士,他為烏拉聯盟編輯出版刊物《 起義 》和其他幾種宣傳革命的小冊子。
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瑞士政府應俄國要求將克魯泡特金驅逐出境。他到了法國,然後移居倫敦,一年後回到法國;很快法國政府將他逮捕,在里昂經過特殊法律的審判,以參加國際工人協會罪判5年監禁,1886年提前釋放。他後來定居在倫敦附近達30年。
1902年,他出版了《互助論:進化的一種因素》,主張雖然達爾文主義認為自然界的法則是「適者生存」,但在動物世界存在另一種重要的法則—— 合作,動物組成群體更利於生存競爭,在群體中年長的動物更容易生存下來,因此也更能積累經驗,不會互助合作的動物種類,更容易滅亡
互助論的思想來源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提出生存競爭,即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學說,認為這是一個自然法則,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這一理論很快被一些社會學者用來考察人類社會,証明人與人之間為爭奪生活資源也進行著無情的生存競爭,其結果便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敗。
克魯泡特金說,達爾文曾經指出過,生存競爭這個詞如果只按它的狹義解釋,每個個體之間完全為爭取生活資源而進行的競爭來使用,就會失去它的哲學和原有的真實意義。達爾文主張這個詞做廣義的和比喻的意義來用,其意義包括著這一生物對另一生物的依存關係,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著個體生命的保持,以及它們能否成功的遺留後代。
克魯泡特金根據自己對自然界的長期觀察,認為任何一種生物,既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也有相互扶持的一面。 生存競爭主要是在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以及各種生物之間進行的;而在同一種生物內部則主要是互相援助。內部互助性強的生物群生存並連續;互助性弱的生物群則淘汰。
他認為,互助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物種保存和進化的特徵和要素,這一自然法則的發現,為達爾文主義彌補一個重要的空白。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正是建立在互助論的基礎之上。 他強調,人類的互助精神之所以能夠得到不斷的發展,主要是由於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沒有受到強權勢力的壓制。
他說,中世紀的城市不單單是一個保護某種政治自由的政治組織。它試圖在比村落公社更大得多的規模上組織一個在消費和生產,以及一切社會生活方面,進行互相援助的緊密組合,而又不把國家的枷鎖強加於人,卻使屬於藝術、技術、科學、商業和政治組織的每一獨立階層的個人,都能充分自由發揮他的創造才能
克魯泡特金認為,15世紀末,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歐洲普遍出現,中世紀各種互助組織又遭到猛烈的摧殘,儘管如此,互助這種人為傾向在農村和城市中依然存在;在現代社會中,雖然面臨著國家政權的強大壓力,各種新的互助形式,如工會、合作社組織以及社團仍在湧現,一次又一次地向國家進行鬥爭。
他指出,事實証明不論是中央集權國家壓倒性力量,還是願意良心相助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科學的幌子下所教導的互相憎恨和無情鬥爭,都不能消滅深深樹立在人類的理智和良心中,人類團結的情感,因為它是由我們過去的整個進化過程所培養起來的。 
獨裁國家和私有財產必然要被廢除,因為他們違反了社會進化的自然法則,同時,由於人人具有互助的本能,因此沒有國家和任何權力支配的社會不僅完全可能建立,而且更完善、更理想、更富有生命力。這是克魯泡特金提出互助論得出的結論。
克魯泡特金不僅抨擊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律,同時號召進行一場無政府主義革命,以建立一個理想社會。他說:人類的精神若想從事於破壞的事業,對於破壞之後將來代替的制度,至少應先有一個輪廓的概念
他認為,無政府狀態和共產主義是人類長期以來所追求的兩大理想,前者是理想的政治組織,後者是理想的經濟制度,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他指出:無論任何社會,只要廢止了私有財產後,便不得不依著共產的無政府方向進行。由無政府主義生出共產制,由共產制達到無政府主義。兩者都是近代社會中主要傾向的表現,既是對平等的追求。
1878年,克魯泡特金在自己發表的第一個政治綱領中曾經肯定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的涵義是集體財產,但仍然存在著一個集團與另一個集團爭奪財富的可能性;同時個人佔有生產資料也可能引起新的不平等,最後重新導致強權的出現。
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概念:(1)把個人私有的財產轉交給全體人民或整個社會,而不是交給集團所有;(2)勞動產品按每個地區的需要分配給全體居民,而不是按每個人所耗工時與所完成的工作種類付給報酬。 
其次,他強調實現無政府主義的社會革命,不是政治上的奪權行動,因為無政府主義者並不主張在推翻舊政權之後建立一個新政權。在他看來,在建立理想社會之前,需要奪取剝削階級的土地及其生產資料,但這種剝奪必須是群眾的自發行動,而不是出自一個代表自己利益行事的新政權法令。
同時,必須將剝奪這個詞只限於整個社會(即鄉村、城市等等)所採取的對土地、工廠、住宅等實行的那種暴力回收的行動,以利於整個鄉、市、省或全國人民,而不是用來表示私人的或集體的沒收財產行動。
再次,克魯泡特金指出,建立在自由協議基礎上的城鄉各自有公社的聯合,是符合人類互助本性的一種制度,也是無政府社會的基本結構。他說,人類發展的趨勢正在把政府的干涉減至零,主要就是要消滅不公道、壓制、獨佔三者化身的國家
在國家被廢除之後,出現的將是根據自由合意原則組織起來的公社自製生產團體的自由聯盟 每個公社的成員都是自由平等的,有集體決定一切事物,沒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分。
集團與集團之間的關係,通過由各集團在一定時期內定期召開的,或就實際生活提出的某個問題特別會議來取得,會議的各項決議對於各集團來說不是必須遵守的,他們可以贊成,也可以否決。他特別指出,這種聯繫不能透過由事先選出來管理聯邦各項事務的常設委員會的途徑取得,因為這種常設委員會如同政府一樣,總是企圖成為進步發展的障礙。
克魯泡特金主張進化的重要因素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因此人類社會應該發展成分散的、非政治的、合作的社會,人們不受政治、宗教、軍​​隊的干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他提出的無政府共產主義主張,取消私人財產和不平等的收入  按需分配 ,主張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要實現這種理想,需要從教育青少年入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參加勞動和戶外考察。他主張對監獄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應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他在生活中實現了托爾斯泰追求的理想。
徐弘毅:小規模的自治社區,比較有可能。因為大多數人私慾都很重,每個人的才華也各自不相同,發電、水利、電信網路等等都需要公共支出,所以難以達成,除非是宗教系統。
AlexaStier plays Camille Saint-Saëns Piano Concerto No 2
埃米爾·左拉 18401902年),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亦是法國自由主義政治運動的重要角色。左拉出生於巴黎 ,他的父親是一名義大利工程師。 左拉的童年是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度過的。18歲那年左拉返回巴黎。 左拉曾經從事過幾年低級牧師的工作,後來他開始為一份報紙撰寫文學評論 從一開始,左拉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拿破崙三世的厭惡,認為他以第二共和國為跳板行使帝國獨裁
左拉小說中有超過一半被他彙編成作品系列《 盧貢-馬卡爾家族 》,這些小說在情節、人物上亦存在連續性和相關性(類似巴爾扎克的《 人間喜劇 》)。 這一系列的小說都以法蘭西第二帝國治下的大家族「盧貢-馬卡爾家族」為敘事中心,通過對五代人生活的敘寫,探索遺傳因素暴力、酗酒、賣淫等行為的影響。 
左拉和法國著名畫家塞尚,從童年時代到青年時代都是至交,但是當左拉在他的小說《傑作》中虛構了塞尚以及畫家們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時,兩人斷交。
1898113日,巴黎的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左拉寫給總統菲利斯·弗爾的公開信——《我控訴》(J'accuse),指責法國政府的反猶太政策,以及對猶太裔軍官德雷福斯的迫害事件。 27日,左拉被以誹謗罪告上法庭;223日,法庭宣判左拉有罪。左拉被迫逃往英國。1899年,左拉回國。
1906712日德雷福斯冤案獲得徹底平反。190866日,左拉的骨灰移至先賢祠,與雨果、大仲馬葬於一處。
19世紀5060年代的法國,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標榜「科學性」成為一種時尚,「讓科學進入文學領域」成為一句時髦的口號。1857年,哲學家泰納文學上的自然主義下了定義,即以來觀察,用科學方法描寫生活。左拉接受了泰納的美學理論。他閱讀了法國醫生呂卡斯的《自然遺傳的哲學和生理學論著》、 勒圖爾諾醫生的《情慾生理學》、 達爾文的《 物種起源》等生物、遺傳學著作,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自然主義的文學主張。
左拉主張小說家不僅要有科學的態度,對生活進行細緻的觀察,蒐集大量資料,而且要有科學的方法,即實驗的方法,把人物放到各種環境中去實驗,以便考察情感在自然法則決定下的活動規律。左拉認為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服從某種決定論,而環境、遺傳對性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左拉受到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 》的啟迪,早在1868年便醞釀寫一部多卷本巨著,對第二帝國時代的一個家族進行「 科學 」研究,闡明遺傳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和社會環境對該家族成員的身心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再通過各種風俗和事件的細枝末節展現這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部小說以盧貢-馬卡爾家族前後五代人的人生軌跡為線索,宛然一套第二帝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題材之廣泛,幾乎涉及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大量法國上流社會、工商金融界的黑暗與腐敗。左拉流露出對工人階層的同情,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重視的表現煤礦工人的生活,體現了作家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潮的同情。
 盧貢-馬卡爾家族 》共20部小說,左拉把文學創作和科學實驗等同起來,將自然科學和醫學引入文學表現領域,極大的拓展了文學的內涵和技巧的豐富性。現代歐美的暢銷小書,大多數都受左拉的影響,被影響者中最出名的是諾貝爾獎得主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繼《盧貢-馬卡爾家族》之後,左拉又創作了小說三部曲,是左拉對宗教的一次徹底的清算,表現了作家對天主教會的憎惡,提出只有擯棄宗教、提倡科學才是解救人類之道。
左拉:
1.        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
2.        失信,就是失敗。
3.        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的源泉,既能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
4.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5.        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
6.        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都到底,決不回頭。應該準備為它的成功而捐棄我們的生命 
7.        真理在前進,什麼也不能阻擋
8.        這個世界眼淚太多,你不會懂得。
9.        生活中惟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進
10.     一個社會,只有當他把真理公之於眾時,才會強而有力。
11.     只有努力去減少人家的苦難,你才會快活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莫內1840

The Best of Debussy - Classical Music for Studying
莫內 Claude Monet 18401926年),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實際上印象派的「印象」一詞就是來自他的名作《 印象·日出 》。 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內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內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莫內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像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莫內184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在全家搬到了諾曼第之後,莫內於1856年前後結識藝術家歐仁·布丹,他後來成了莫內的良師益友並教授他學會畫油畫。布丹教了莫內繪畫上的室外寫生的技法。
當莫內來到巴黎羅浮宮,他親眼看到許多畫家在模仿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於是,隨身攜帶顏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戶旁開始畫他所看到的東西。莫內在法國居住了數年,並與其他年輕畫家會面。 其中馬奈成了他的好朋友,並且也是印象派畫家。
莫內在阿爾及利亞當了兩年兵(1860—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為傷寒,莫內的姑媽Lecadre夫人將他從部隊解脫出來,讓他去完成大學的藝術課程。因為大學的傳統藝術教育讓他覺醒,1862年莫內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 Charles Gleyre)畫室。 在那裡他結認了雷諾瓦等,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即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後來被稱為印象派 
普法戰爭期間,莫內於18709月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裡他學習約翰·康斯太布爾J·M·W·透納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激發了莫內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1871年春天,皇家藝術學院拒絕將莫內的作品列入展覽。
莫內喜歡繪製受控狀態下的自然:他在吉維尼的院子和裡面的睡蓮,還有橋。他還畫了塞納河的上上下下,產生瞭如塞納河上的冰破裂了的畫作。他每天給他的園丁寫的指示中包含了精確的設計和種植佈局,以及購買花卉和植物學書籍。與莫內的財富增長伴隨著的是他的花園的進化。甚至在他僱傭了7名園丁的時候,他依然保留了花園的建築師。
1883年至1908年間,莫內在地中海畫了許多風景畫和海景畫。在義大利威尼斯,他創作了一系列重要的畫作,在倫敦他繪製了兩個重要的系列——議會系列和查林十字街大橋系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年輕的兒子米歇爾參軍,莫內繪製了一系列垂柳樹以表達對法國陣亡將士的敬意。1923年,莫內接受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以減小他的畫作受到白內障症狀的影響:因為白內障影響了他的視力,畫作整體偏紅。也可能是這樣:他在手術後可以看到某些正常人看不見的紫外線,這會影響到他觀察到的顏色。在手術後,他甚至重新繪製了他的作品,其中的睡蓮更藍了。
他於1926125日死於肺癌,享年86歲,下葬於吉維尼教堂的墓地。 莫內堅持葬禮的儀式要簡單,因此大約只有50人出席了他的葬禮。
徐弘毅:
1.        絕多數的人類都活在慾望之中,或自己的無知與想像之中,無法冷靜地觀察環境,並依據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畫家的工作就是幫助人類觀察現實的人事物。
2.        印象派畫家是追求客觀真實的藝術家,往往藝術家所看到的真實比一般人看到的世界,更為真實,因為藝術家能夠以更多角度的,更全面地觀察世界。
3.        莫內,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像作多幅的描繪,他要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抓住瞬間的感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生命。莫內的做法跟愛因斯坦一樣,他們都注意到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同一個空間,在不同時間和光線下,樣貌與真實是不一樣的。


4.        莫內在許多方面跟物理學家一樣,他發現同樣的地點,同樣的陽光普照,空間中有水蒸氣、煙霧迷漫,與空氣乾燥,光影的感覺會不同;莫內注意到立體空間裡的空氣,它的水蒸氣濃度風的吹拂等因素會讓光產生不同的折射、散射、繞射,這是科學世界的想法。
5.        雖然物理學家已經透過實驗發現光的折射、散射、繞射等現象,但是多數無知的社會大眾沒有機會接觸物理學,沒有聽說過折射現象,他們透過莫內的繪畫,才看到光穿透不同濃度的水蒸氣,會產生不同的折射變化。
6.        莫內一直在畫蓮花池的景色,因為他發現,蓮花反射的光,會因為水蒸氣和吹拂的風而產生變化,蓮花在水面的倒影,也會因為水波的皺摺而產生不同的色彩。
7.        人類看到的世界與昆蟲看到的世界不同,如果人能夠從自己原本的眼光,轉換成昆蟲的眼光,那是一種極大的觀念突破。莫內罹患白內障之後,眼睛失去調整色差的能力,他看到一個新的世界,他看到清晨或陰天時,空間中的藍光比較多,黃昏時空間中的紅光比較多。
8.        正常人的眼睛因為會自動調整色彩,看不到這種光,但是白內障患者會看到這種偏光,此外傳統的攝影機也可以看到。莫內因此產生新的創作靈感,他畫很多偏藍色或偏紅色的蓮花池,那是他的眼睛觀察到的光影。
9.        彩色相機誕生後,攝影家與光學家同樣發現清晨或陰天時,空間中的藍光比較多,黃昏時,空間中的紅光比較多的現象,也印證莫內當初觀察到的現象很有價值。
10.     印象派畫家的光影理論,後來應用在許多商品上,例如汽車工業。有些名車車體的顏色非常特殊,因為那不是單一純色,而是用幾種顏色噴上去,用不同的色點混合出想要的顏色,這樣製造出來的色彩比較立體,會因為角度不同,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
11.     有些經過精心設計的服裝或運動鞋,內層布料和外面的半透明紗布/織布,顏色不同,交疊出變化多端的色彩,製造出特別的層次感與流動感,那也是一種印象派理論的應用。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著名的法國畫家,也是印象派發展史上的領導人物之一。其畫風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雷諾瓦出生於法國的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之中。童年時期的雷諾瓦,曾在一家瓷器工廠工作,而雷諾瓦的繪畫才能使他得到了繪製瓷器的差事。而在他進入美術學校之前,還有受外國傳教士的委託,繪畫室內的裝飾物和裝飾扇子的經歷。在這個時期,他還去參觀羅浮宮學習法國有名畫家的各種技法。
1862年,雷諾瓦前往巴黎,在查爾斯·格萊爾門下開始學習美術。他在那裡認識莫內。在1860年代期間,雷諾瓦其實沒有財力去購置顏料。1864年,他的畫作在法國沙龍第一次展出,但是他在接下來的10年因為普法戰爭所以無法廣為人知。
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期間,他在塞納河作畫時,曾被政府誤以為是間諜而逮捕。1874年,他與Jules Le Cœur和他的家族結束一段長達10年的友誼,雷諾瓦失去該組織寶貴的財務支持。
當他的六幅畫作在印象派畫展中展出,雷諾瓦終於獲得評論家的好評。1870年代,他開始了印象畫派的說明和推廣。雷諾瓦在這個時期不像畢沙羅高更等畫家走避他鄉,而是待在巴黎,畫了很多街頭生活風景做為紀錄,這些畫作他都用大尺寸的畫布繪畫。經典之作《煎餅磨坊的舞會》就是他在1876年畫出來的。
1881年,他畫出了另一個經典的作品《船上的午宴》。但在此畫之後,雷諾瓦逐漸放棄專注在製造光影的呈現,而趨向於較平實的描繪。雷諾瓦在1883年於根西島度過了夏天,創造了15幅畫作。這些畫的主題包括海灘、懸崖和海灣。
1907年,他搬到溫暖的「Collettes,因為這裡接近地中海海岸。雷諾瓦在生命最後20年中持續作畫,即使關節炎嚴重限制了他的活動,他不得不坐在輪椅。他的右肩膀因關節變形,所以雷諾瓦改變他的繪畫技巧,在繪畫上精進,他畫了很多裸體的女性,將柔軟的視覺觸感表現的栩栩如生。
雷諾瓦以人物畫出名,這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閒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典。印象派風格的雷諾瓦,其特色在描繪迷人的感覺,從他的畫作中你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母親或是年長姐姐般的笑容。雷諾瓦認為繪畫並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並非巧心的安排布局,因為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他早期的成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派風格,描述現實生活,並充滿了閃閃發亮的色彩和光線。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打破了之前的風格,採用一個更加具有紀律性的技術來描繪人物畫,特別是女性泳客。
徐弘毅:
1.     繪畫的突破主要在二方面:繪畫技法、繪畫主題。繪畫技法與繪畫主題要突破,必須畫家本身的思想與人生觀有突破,這也是繪畫者的觀察角度的突破。畫家如何在思想與人生觀上產生突破?
2.     畫家要不斷地吸收新知,博學多聞、有豐富的人生歷練,畫作就是他思想精華的表現。雷諾瓦的時代已經發展出攝影,攝影機的照相技術,已經能夠將外在的影像寫實地拍攝出來,印象派畫家必須要有超越攝影的作品,畫出比相片更動態、更栩栩如生的畫作。
3.     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用一團團的粉色塊,描述陽光從樹葉間灑下的光斑,這些落在人們臉上與衣服上光斑,呈現出舞會的活潑氣氛,這是靜態的攝影照片無法呈現的。
4.     印象派畫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人生觀,因此每個人的繪畫主題與技法都有些不同。雷諾瓦與其他印象派畫家第一個不同之處是,雷諾瓦畫的光斑、光線,一部分反應現實,一部分反應情感與氣氛。
5.     舉例來說,《煎餅磨坊的舞會》這幅畫中,坐在最前方椅子、背對觀眾的男性,他正在跟臉龐粉嫩的美女交談,他深藍色的西裝背後都是粉紅光斑,好像是對面那位的美女,將她臉上與衣服上的粉紅色噴灑到他的身上。這說明這位男性深深地為眼前的美女所著迷。
6.     雷諾瓦與其印象派畫家第二個不同之處是,他會畫出物體的質感。舉例來說,雷諾瓦《船上的午宴》,玻璃瓶與玻璃杯、杯中的水、毛線衣、棉質的汗衫、小狗膨鬆的毛、女士頭上的花、草帽、絨布洋裝、河邊的雜草……,每一樣事物的質感都用印象派的光學理論呈現出來。
7.     雷諾瓦與其印象派畫家第三個不同之處是,雷諾瓦將花朵、女士、風景作品,畫得粉彩朦朧,好像夢幻仙境,美麗到已經不是那麼寫實了。雷諾瓦的鄉間少女戴帽的女子《採花的女孩》都是如此
8.     雷諾瓦的作品,配色與質感都非常唯美,那反應出雷諾瓦的內心境界,他是一個總是能夠看到每個人的優點、每樣事物都有其美好一面的人,他是一個無論如何都樂觀地深信,這個世界是美好、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