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貝啟迪82
1. 韋伯指出,一位能引起大眾狂熱擁護的領袖,具有一些被其信徒認為是神聖的力量。領袖氣質,終久會「慣例化」,換言之,會轉變為傳統、儀式、教條及組織。被大眾狂熱擁護的領袖的權力,乃是引起社會變遷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 韋伯對世界各種宗教,有極廣泛而深刻的比較性的研究。他認為,「社群」是宗教中無法消除的要素。
3. 韋伯的著作《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的改變,導致社會和文化其他方面的改變,因此產生了現代的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社會。
4. 在整個歷史上,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以及由此種關係而生的階級鬥爭,一直支配著人類的發展,在社會變遷與演進之中,宗教和其他精神上的因素非常重要。
5. 喀爾文主義強調「個人得救的特性,與清教徒精神上的憂慮有某種關連」。更專注的、理性主義的、及有紀律地促進物質收穫的精神,也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喀爾文學說的一種無意的、但是卻十分實際的結果。
李鈞震:
1. 不管是宗教、政治或其他組織的領導人,其「領袖魅力」的強弱,會決定其理想與組織的生命力。
2. 具有強大魅力的領導人,才有可能使其所信仰的內容或真理流傳久遠,才有可能使其「教義」轉變為傳統、儀式、教條及組織。一旦其所相信的真理具有道德性、同理心、科學性三個條件,信徒就會產生組織,成為社群,最後變成一種宗教或教派。
3. 每一個人都會「自利」,然而每一個人的自利定義並不相同,人類會物以類聚,相同價值觀的人,會為了共同的自利,而形成一種組織或社群,一起為理想奮鬥。而如果自利的內涵上,包含經濟價值,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的改變,就會影響合作的程度。
4. 在同一個教會當中,其實每一個人真正的信仰都不太一樣,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經濟力量的強弱而影響他跟教會之間的關係;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的婚姻美不美滿而影響他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有些人會因為健康因素、社會地位、美貌、中樂透的次數而影響他跟教會之間的關係。
5. 婚姻,也是一種宗教,會轉變為傳統、儀式、教條及組織。
6. 領袖魅力,包含幾個因素,每一個人都不同。包括:1.道德強弱。2.專業學識程度。3.同理心強弱。4.理性程度。5.智慧與智謀。6.多才多藝。7.財富多寡。8.權力大小。9.血統或學經歷背景。10.外表美貌。11.特殊才華……。歷史上偉大的宗教領袖都是當時代最頂尖的知識份子,沒有一個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