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誠者,天之道也

孟子啟迪92
離婁章句上   
Bach Partita No 6 E minor BWV 830 Murray Perahia Piano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
孟夫子說:「作下屬的人,如果沒有辦法得到長官的充分信任,就不可能把政事(服務百姓的事)給做好;要獲得長官的信任是有原則方法的,如果沒有辦法獲得朋友們的信任,也不可能有能力獲得長官的信任。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能獲得朋友們的信任,有方法,對待父母卻不能讓父母開心,就沒有辦法讓朋友們信任。
能讓父母親開心也有方法,觀察自己的言行,如果都不真誠實在,父母親一定會不高興。
要讓自己的言行都很真誠實在是有方法的,如果對頂尖的專業技能()模糊不清,就不可能瞭解自己,做事也不會真誠實在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所以做人做事『真誠實在』,是天底下最重要的道理啊。常常思考如何讓自己能更真誠實在的做事,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做人做事能夠絕對的真誠實在,卻無法感動別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反的,做人做事都相當虛偽,絕對無法感動別人的心。」
李鈞震:
1.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裡面的「親」有兩種解釋,A:父母長輩。B事務、學問。
2.     如果是A:父母長輩。對待父母,卻不能讓父母開心,就沒有辦法讓朋友們信任。問題是,有不少父母是人間敗類,子女如果一定要做得讓父母開心,自己也會成為社會敗類。當自己的父母是人間敗類的時候,做人做事卻凡事都讓父母開心,朋友真的會信任你?這是哪一種朋友?
3.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父母,他們的言、行都無法成為社會典範,子女如果孝順聽話,將來必然不會有出息。所有的人類都一樣,如果要讓自己出人頭地、對歷史文明有大貢獻,就必須努力向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學習。
4.     一個人如果想要成為偉大科學家,卻又要聽父母的話,除非父母的才智勝過李遠哲,否則這一生想要成為超越愛因斯坦等級的人,是絕不可能的。小孩子如果有音樂天分,父母卻不是大師級人物,一方面要聽父母的話、讓父母開心,一方面想成為貝多芬、巴哈,這是不可能的。
5.     世界上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是大師級的人物,小孩子如果真的非常聽話、讓父母開心,將來小孩子要成為偉大人物,就會相當的困難。孟子做事與說話,經常引述孔子講的話,幾乎沒有引述過他的父母說過的話,為什麼?
6.     所以「親」解釋為:A父母長輩。只有在父母是大師級人物的時候,才合理,多數的情況無法實踐,若實踐了,人生就會充滿麻煩。孔子講道,經常引述文、武、周公的言論與事蹟,沒有引述過他母親說過的話;如果孔子相當聽他母親的話,不可能成為一代大師。
7.     如果「親」解釋為:B事務、學問。親身親力學習新事物,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沒有不高興。如果學新東西,每天都臭臉,朋友會怎麼想?參加學校籃球隊,如果對每天的新練習都擺臭臉,隊友會怎麼想?
8.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9.     所以做人做事能讓朋友或同事產生信任、信心,是有方法的,就是要樂觀地學習;一個人如果學習新事務,整天垂頭喪氣、抱怨,大家都會對你沒信心,因為學習態度差,學習效果就會差,人就會變得無知、愚蠢,當然做事情就經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誰會對你有信心?
10.  要能樂觀的奮鬥學習新事物,有方法;如果不經常反省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各種優缺點,逃避面對自己的諸多弱點與問題,不想改善自己,這樣做人就不真誠,對於學習新事物當然就越來越沒興趣。
11.  做人做事都要誠懇實在,但是這不是天生具備的品德,一定要透過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才能瞭解自己的諸多問題,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恆心毅力?是不是能刻苦耐勞?是不是瞭解該領域大師的精神與意志?自己的邏輯思考夠不夠細膩?才能針對自己的弱點來彌補;缺點越來越少的人,社會競爭力就會越來越強
12.  無法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一定不瞭解自己有多少優缺點;一個人如果擁有頂尖的專業技能(善),一定相當瞭解自己與該領域大師的思想,必並改善了不少缺點;一個人如果習慣於「多元學習新事物」、「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不止相當瞭解自己,瞭解各領域大師,也會瞭解眾生,同時弱點也不多。
13.  沒有同理心的人,絕大多數的情況是「沒有具備專業技能」;能瞭解病人身心狀態的醫生,醫術與醫德必定精湛;頂尖專業的律師,一定相當瞭解案情、原告、被告、法官、檢察官、社會大眾的實際狀況。
14.  所以「親」解釋為:B事物、學問。多數的人生情況,就都能符合孟子的整段論述。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義 人之正路也

孟子啟迪91
離婁章句上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17 op.31 n°2 - Richter studio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孟夫子說:「自己的(愚蠢)而害慘自己的人,實在沒辦法和他好好的、理性的說話(因為太蠢了)。自己的(無知)而讓自己失去社會競爭力的人,實在沒有辦法和他一起合作(因為太缺乏知識水準了)。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一個(政客)說話缺乏『遵重憲法、社會正義』,這就是(愚蠢)害慘自己;自認為自己無法實行『寬厚、慈愛』的政策並且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政客,這種人就是(無知)的讓自己失去社會競爭力。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政客的)『寬厚、慈愛』的政策,最基本的就是讓百姓都有安全的房子住;(政客的)『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讓公務員都有行為的標準(不會雙重標準)
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政客如果)讓百姓失去安全的住家而流浪街頭,(政客如果)放任公務員做事都多重標準、沒有公平正義,那真是悲慘的世界。」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夫子說:「永恆的真理本來都很貼近我們的生活,然而政客卻都迷糊的繞遠路去找;行政管理本來是容易的,但是無知無能的官員卻讓事情都變得很複雜困難。
只要每一個人都親近新的知識,尊敬學術大師,社會就會平穩進步。」
參考資料:
李鈞震:
1.    孟老師引述孔子說過的話,親,也通「新」,更新的意思;長,指的是值得尊敬的長輩。傳統的翻譯多是翻成「親愛父母、尊敬長上」,這真的無法讓社會太平,反而會讓孔子、孟子顯得非常愚蠢。
2.    當人人每天追求新知(多元學習),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就會不斷提升,越老越有智慧,整體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也會提升,社會才會充滿創意與活力,社會才可太平。
3.    而小孩子如果太親愛父母,依賴性會太強,容易變成宅男女;並且多數父母的生活習慣並沒有資格成為人類的表率,因此如果子女盲目的親愛父母,反而造成其社會競爭力下降。
4.    事實上,多數人的長輩們都無法成為社會表率,人們如果盲目的尊敬長輩,智商一定變差。可以讓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因是,人人好學不倦,願意尊敬學術大師,如果可以還要超越學術大師的成就。
5.    古今中外的政客會變成社會敗類,主因就是他們無法不斷學習,導致知識水準太低;他們也無法效法學術大師的精神與細膩理性,導致施政粗糙、經常說謊、貪腐無度。
6.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句歷史性的謊言。主因是蔣經國不好學,知識程度不夠,導致其缺乏社會正義感去實踐「世界人權宣言」與憲法;蔣經國也沒有向任何一位中研院院士學習-謙卑的當學生,顯然相當地驕傲自大又愚蠢無知
7.    現代的權貴階級,只要無能力去實踐「人權公約」,必定成為社會敗類,絕無例外。高華柱、劉政鴻,必然不敢否認!
8.    無知,是人類的悲慘世界的開始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

孟子啟迪90
離婁章句上  
Mozart -Ouverture La clemenza di Tito KV 621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夫子說:「夏桀、商紂之所以會失去統治權,因為失去人民的支持;會失去人民支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施政讓百姓失去信心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要獲得政治統治權是有方法的:得到百姓的支持,就得到執政權了;要得到百姓的支持是有方法的,只要獲得百姓的信任,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
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要獲得百姓的信心與信任,有道理與原則:百姓所需要的,要施行、要準備好;百姓所厭惡的,千萬不要去施行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民心一定是趨向『寬大、慈愛』的施政,就好像水往下流,野獸走向曠野一樣。
故為淵歐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
所以驅趕魚進入黑暗深淵的,是吃魚的水獺;驅趕鳥雀到叢林的,是老鷹;把人民趕向商湯、周武王的,是夏桀、商紂。
注:,驅趕。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現在國際社會上,如果有領導人非常喜好施行『慈善、寬大』的政策,那麼其他的暴君就會驅趕人民到那裡去。雖然不想當國際領導人,也沒辦法推辭。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
現在那些想擴大權力的國君,好像生病了七年,需要有儲存三年的草藥。如果沒有事先先儲存了草藥,那一輩子也不可能醫好。
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那些想擴大權力的人)如果沒有很早就立志要施行『寬厚、慈善』的施政,一定會終身受人民羞辱,甚至陷於死亡的結局。
《詩經‧大雅篇》有說:『(那些想要權力卻沒有立志施行仁政的人)政事怎麼可能會好呢?君與臣一起沈溺在苦海而已』,就是說這種情況。」
參考資料: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自作孽 不可活

孟子啟迪89
離婁章句上   
Carl Orff - O Fortuna ~ Carmina Burana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孟夫子說:「有辦法對生性殘暴的政客提出建言嗎?明明是危險的施政,他還以為安全;明明是敗亡的政策,他卻高興的去做。如果可以對生性殘暴的政客提出建言,那怎麼會有國家滅亡?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有小孩子唱歌『大湖的水清澈,可以洗我的帽子,大湖的水混濁,能用來清洗我的腳。』
孔夫子聽了就說;『同學們仔細聽,清水可以洗帽子,濁水能洗腳,(清或濁)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一個人必定是因為自己糟蹋了自己,才會被別人糟蹋;一個家族必因為內部自己破壞,才會被別人所破壞。國家也是一樣,一定是因為政客自己作亂,才會有人要推翻它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書經‧太甲篇》上說,『天災發生,政客還可以逃避責任;政客自己作了惡事,實在不容饒恕』就是這個意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