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學會The Verein für Socialpolitik

海耶克啟迪23

1.      施穆勒 Gustave Schmoller:「政府」是所有社會機制的中心。它的立法行政管理影響所有社會機制的法律與風俗,它是決定性關鍵。

2.      偉大的政治家和改革者、有遠見的政黨領袖與立法委員能完成超凡的事情,這不是直接的、立即的,而是透過聰明而正義的方法讓經濟體制轉型,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政府不但是、也必須是最高情報機關、公眾情感的責任中心、現有道德與知識力量的最高典範,因此它會締造出許多巨大效果。」

3.      十九世紀晚期,群眾壓力因為西歐國家二個社會轉型因素而加劇,分別是:都市化與工業化。都市化與工業化,創造出新貧階級,都市工業的無產階級

4.      如同半個世紀前的農民,德國勞工沒有政治發聲權。但是至少有一個族群-社會主義者-願意為他們說話,社會主義者的訊息是一股革命力量。

5.      艾道夫華格納Adolf Wagner指出古典經濟學派陷入學術危機。如同早期德國歷史學派所言,問題的根源在於,古典經濟學派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奠基於自利的想法,太過狹隘。因為這種單一思維的觀點,古典學派忽視許多其他導致人類行為的動機,特別是道德面向

6.      艾道夫華格納接著指出,古典學派持續忽視道德對社會政策造成許多重大的後果。因為忽視道德只重視自利,古典學派經濟學家無法察覺勞工階層當前受到的折磨,勞工階層的恐慌使社會主義出現變成可替代經濟學的選項。

7.      艾道夫華格納歸納認為,古典學派的政治經濟理論必須放棄,道德倫理原則必須再放進社會關係中,尤其是必須建立資方與勞方之間、權貴與貧民之間的道德倫理。

8.      艾道夫華格納演說指出:「這個世界一定會同時存在著貧窮和苦難、迫害與承受痛苦、福利與財富。這個世界一定會有貧富差距,而且貧富差距並非來自於人有什麼優點或缺點。然而我們的責任是盡力消除貧富差距帶來的弊病,避免目前貧富不均的情況擴大。我們有許多辦法可以採取漸進措施來處理貧富差距的問題。如果我們採取這些辦法,就是在盡自己的職責本分,這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這個要求並不過份。」

9.      艾道夫華格納定位新一代的歷史學派的任務是,解決古典自由主義者的經濟課題。因果關係十分清楚,放任自由導致階級不平等,階級不平等導致勞工相信虛幻的社會主義藥方

10.  施穆勒在1875年說,好在還有華格納所說的新辦法可做出必要的改革,避免社會民主的危險。艾道夫華格納說的新辦法就是帝國的官僚體制,倚賴官僚體制解決問題並不是新方法,德國財經官員學術傳統本來就有這一招,新穎的部分是用「帝國」的官僚體制。

11.  艾道夫華格納的演說並沒有白費功夫。普魯士王多次與他的看法起共鳴,「這個和平的手段將會解決社會問題」。就在華格納發表演說的那一年,他和學術界回應各界需求共同採取行動促進社會改造。

12.  第二年華格納和一群學術界人士到施穆勒家舉行有組織的會議。六十歲的布魯諾‧希爾德布蘭德 Bruno Hildebrand獲選為主席,施穆勒帶領學術研討。會議決定要促進社會改造。會議關注三個社會議題:工廠立法、裁員和收容問題。施穆勒發表公開演說,這個會議也邀請許多新聞界人士,並且決定定期舉行會議。

13.  1873年他們成立經濟學會。組織的指導方針認為,假如要促進公眾利益,就必須讓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對整個社群的利益採取行動。

14.  為了避免人們忽視重點,學會開創者聲明他們的使命是:「我們不認為公民監督civic guardianship是危急時想出的權宜之計,或必要之惡,而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個人的利己主義和階級的直接利益,將被放在更長遠的整體命運之下。」也許不是偶然的巧合,這項聲明發表前三個月,施穆勒對孟格爾《經濟學原理》的評論問世。

15.  經濟學會維持六十年,直到1932年。會議每年舉行,議題成為新聞界公認的當前必須急迫解決的社會議題。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個學會

16.  1874年施穆勒在柏林發表演說捍衛經濟學會的信念,演說內容收錄在普魯士年鑑學術期刊,期刊編輯是保守派的歷史學者與激進的愛國主義者赫茲‧馮‧崔茲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在普魯士與法國衝突的爭辯中,崔茲克主張必須拯救亞爾薩斯-洛林的居民脫離法國文化的污染,即使這個拯救行動違反當地居民表達的意願。崔茲克以此聞名。

17.  施穆勒發表演說隔年,崔茲克攻擊施穆勒的改革跟社會主義者一樣衝動。這個批評有二個漏洞,社會革命是從下階級的勞工而來的,經濟學會從中上階層學術界而來;此外,保守派的經濟學會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避免中下階層引發的社會革命

18.  這場戰火的終止線發生在一個學術研討會,在那裡施穆勒和一群學者被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攻擊。誰在這場爭戰中獲得主導權呢?結果是單方獲得壓倒性勝利(歷史學派)。為什麼?這就得扯到日耳曼帝國的歷史。

譯編寫Bruce Caldwell《海耶克的挑戰 Hayek’s Challenge

李鈞震:

1.      「政府」是所有社會機制的中心。它的立法行政管理影響所有社會機制的法律與風俗,所以政府行政效率的好壞,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有重大的影響,這是新加坡最大的優勢,也是台灣政府最大的毛病。

2.      政治權貴階級的言行舉止動見觀瞻,自然而然成為社會大眾注目的對象,如果傳播不實、抹黑、沒有知識的言語,必然對社會有強烈的負面影響。台灣政府官員都擅長說漂亮話,但是不具有知識性,也不值得百姓信任,因為多數無法兌現

3.      都市化與工業化會創造出新貧階級,每一次的產業轉型,都必然有許多人無法轉型成功,他們很可能就淪為中低收入戶,如果政府無法主動給予就業輔導,或協助其產業升級,那麼政府就失去他應該有的正常功能,政客也因此成為社會敗類

4.      古典經濟學派忽視許多其他導致人類行為的動機,特別是道德面向。商人如果沒有道德,一定會產生聯合壟斷、黑心商品、血汗勞工等負面因素,來干擾經濟,導致市場失靈。

5.      當然沒有效率的公務人員也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曾經發生經濟大蕭條,主要原因之一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公務人員沒有行政效率。

6.      政治權貴或財團都是社會的意見領袖,理所當然要當道德領袖,但是那不是裝模作樣的形象包裝,如果政客花大錢找廣告公司包裝其形象,最後會讓百姓發現他虛有其表,等於市場糾舉黑心商品一樣,道德形象會破滅。所以沒有品德的人,絕對不可以當政客,因為一定會身敗名裂。

7.      社會的名人或政客道德標準是什麼?絕對不是遵守六法全書。以西方來講就是道德水準超越《聖經》,以中國來講就是道德水準超越《論語》,那台灣呢?至少要學有專精、守信用縮小貧富差距,有不守信用紀錄的人絕對沒有資格再當政客。

8.      放任自由導致階級不平等,階級不平等導致勞工相信虛幻的社會主義藥方。馬克思是德國人,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在德國不流行?一方面是當時德國還有其他的社會主義學派,另一方面當時的德國政府主動努力改善貧富差距的問題。後來流行馬克思主義的地區,都是因為貧富差距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9.      社會革命是從下階級的勞工而來的,經濟學會從中上階層學術界而來。如果經濟學者無法對於中低收入戶的生活感同身受,所提倡的經濟理論或制度就無法消除中低收入戶的困境,那麼社會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學者常常在象牙塔當中生活,比一般市井小民還要孤陋寡聞

10.  學者怎麼樣打破象牙塔的框架,能夠聽得懂弱勢族群的聲音?1.一定要五育均衡並重。2.時時刻刻檢驗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是不是為弱勢者立場著想。3.絕對不說出一句吹捧權貴階級的話。4.要經常觀賞研究中低收入戶他們所常看的電視或娛樂。

11.  香港、北京、上海與台北市貧富差距嚴重,這個問題不解決社會衝突就不會平息,社會治安也難以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