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貝啟迪79
1. 紐曼的精神生活傳記《同意的要義 The Grammar of Assent》是基督教文學中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另一本《論基督教的演進 An Essayon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Doctrine》指出,基督教社群,以及它所依據的教條,永遠是在演進之中;在演進之中,確實存在錯誤及有害的過程。基督教社群是一個體系,它的各部分因一種共同的功能而連貫一致。
2. 紐曼《對一所大學的觀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Defind》指出,大學不僅只是一個從事研究、講授和學習的地方。它應該是一個知識份子聚集在一起的團體;知識份子聚集在一起,以及各種知識份子互相交往,才能形成一所大學。
3. 他寫道:「除非將各種觀念作一個比較,而且將它們予以系統化,否則思想也不可能擴大。在參考我們已有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時,我們將感覺到我們的思想在增大及擴大。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把舊的和新的、過去的和現在的、遠的和近的連貫起來看;並且深入地看出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力。」
4. 紐曼又說,高等教育是宗教社群的擴大,不過它的本質不是虔敬的精神,而是知識。在一所大學之中,除了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學識淵博的教授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能促成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和交往。他認為教育應該以社群為基礎,否則它將沒有基礎。他相信,真正的大學必然有某種程度的宗教目的。
李鈞震:
1. 歐洲與美國許多著名的大學都是基督教所創辦的。現代許多人也許不再去教會,但是都以進一流大學為人生的目標。實際上,大學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份,大學也是一種信仰、一種教會。
2. 「基督教社群,以及它所依據的教條,永遠是在演進之中」從亞伯拉罕、摩西、以利亞、耶穌、保羅,他們的思想確實在進化當中;歐洲黑暗時期的天主教、現代的基督教,一直到現代的大學,歐洲的傳統文化一直在演進。
3. 大學,應該是一個知識份子聚集在一起的團體,以及與各種知識份子互相交往。同時大學也應該是知識份子參與各種社團活動的地方,大學教授也應該與大學生在各領域上公平競爭。
4. 台灣的大學應該分成研究型與教學型兩種;研究型大學主要是新理論的研發,發表國際論文;而教學型大學則從事精緻工藝的傳承,研發精緻的教科書。
5. 任何學術要付諸於實現,都必須轉變為各種工藝、技術,技術到達世界一流就成為一種藝術。在教學型大學中,必須擔任技職教育提升的工作,以產業的提升與轉型,融入文化元素為使命。教學型大學一定要聘請民間各領域一流的技師,參與教學。
6. 研究型的大學,不管什麼學術領域,教職員都必須熟練西方古典文化,熟練《聖經》、柏拉圖……,等西方大師的思想,並成為信仰,否則難以突破東方人的思想框架。
7. 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應該一生都努力地突破自己知識的界線、思想的框架,不斷地創新研發,學習各種專長與技藝。
8. 過去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一個人進了大學之後,就以大學四年的所學應付這一生當中所有的人生問題、工作問題,這種想法當然相當地天真、不切實際。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應該一生上大學二次或三次,不斷地充實自己。
9. 信仰,就跟上學一樣,人類不應該一輩子只相信一種信仰,不應該只去同一個教會,那是不健康的。人人都應該多元學習,人類可以把某一種學術或藝術當成他的信仰,但是人類應該不斷地接觸新的事物,不斷地轉換自己的信仰方向。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