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啟迪19
1. 威廉‧羅塞爾 Wilhelm Roscher提出一個生物發展理論。每個國家都經歷相同的演化歷程—青年、成年和衰退—每個國家在不同的時間點處於不同的階段。
2. 決定國家未來前途的三個最重要因素是1.國家本身的發展位置。2.鄰國的發展位置。3.國家的特性。
3. 羅塞爾認為政治經濟學必須依循文化史比較的方法。只有透過仔細研究在周遭鄰國發展關係中一個國家自身的發展史,才能確實瞭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和它的制度定位。
4.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需要的不同的國家政策。對某個國家在某段時期恰當的政策,不見得適合其他國家,或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羅塞爾的演化定位,使李斯特的主張有一個合理的架構。
5. 羅塞爾反對某些英國古典學派的學說。哈金森T.W. Hutchison指出,羅塞爾抱怨人們讀到亞當‧史密斯跟隨者的文章,就會產生印象認為商品不是為了製造給人們,而是人們在那裡等著商品。
6. 不過,從羅塞爾與李嘉圖有關研究論文來看,羅塞爾並不是完全反對古典經濟學派。舉例來說,他接受「自利,是人類的天性」的假設,雖然他堅持還有其他的動機同樣扮演著影響人們做決定的角色。
7. 他的著作顯示,他用無數的歷史案例增補古典經濟學派的分析。經濟學權威人士認為,羅塞爾的貢獻是「在古典學派的餐點上,添加歷史學派的沾醬」。
8. 孟格爾Carl Menger把《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歸功於羅塞爾,他在前言寫到他的書建造在德國哲學家的基礎上,並且希望讀者把他的作品當成在奧地利的伙伴對德國學者的致敬。孟格爾也無數次在書中引述德國作者的意見,他顯然認為自己完全屬於德國學術傳統。
9. 孟格爾的經濟學觀點與德國經濟學者前輩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與羅塞爾和其他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者共享相同的信念,認為勞工理論的價值只是英國經濟學的錯誤。
10. 德國與奧地利學派的學者另一個共同觀點是「通路-終端 means-ends」架構,不過他們是用這個架構來制訂國家政策,而不是研究個體經濟行為。
11. 孟格爾超出德國學者的部分—個體經濟學—也不是沒有前例可循,當時啟蒙運動與清教徒的想法中已經有這些概念了。孟格爾的第一部著作的理論架構,英國古典學派晚期的作品也已經寫出來了。
12. 這並不是說孟格爾的經濟學理論完全是舊理論的衍生物。他試圖解釋數個市場彼此交互運作的情形,他的商品垂直供應規則公式指出垂直供應鍊上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包括製造因素)取決於第一線的消費商品。他提出幾個奧地利學派的信條:研究方法學,非故意行為造成的各種結果。
13. 但是孟格爾最令世人震撼的是他整合各種事情的能力,他提出新而完整的系統化的架構,可套用在已經發表的各種人類行為效果的主張。這些架構有別於前輩的理論,是重要的轉捩點。
14. 古典學派著重於產量的成長與產品在不同社會階層間的分配;孟格爾關注個體經濟行為,他認為消費者的經濟行為,取決於他們的知識與主觀感覺。
15. 孟格爾的主觀主義與早已問世的德國社會學的「原-新古典學術傳統proto-neoclassical tradition」並存。但是,在德語學術傳統來看,他的個人主義經濟學觀點比較接近「國民經濟nationalökonomie」語言方向,而不是傳統的擬定國家政策。
16. 最後他的努力提供一個國際性理論,讓社會科學能夠分辨他的研究方法與歷史學派研究方法的差異,歷史學派認為這樣的研究方法顯示出世界主義的主張。
翻譯編寫Bruce Caldwell《海耶克的挑戰 Hayek’s Challenge》
李鈞震:
1. 「生物發展理論,每個國家都經歷相同的演化歷程—青年、成年和衰退。」但是每個國家成長的速度不一樣,節奏也不同,這與國家體制、教育制度、時代科技發展、全球化、文化深度……有關,影響各個國家不同的發展進度。
2. 基本上:民主自由的國家、公平的社會環境、新聞自由、充足的教育,是讓一個國家國力進步較快的關鍵因素。此外,工業技術的模仿比較快,但是人民創造力與守信用的品德,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孕育,不可能速成。
3. 「決定國家未來前途的三個最重要因素是1.國家本身的發展位置。2.鄰國的發展位置。3.國家的特性。」在19世紀的環境是對的,但是在21世紀就必須做修正,現在網路商業發達、交通快速便利,過去的空間限制,現在都逐漸被打破或改變,國家未來的前途在:智慧財產的研發,任何產業的升級或專利,都必須依賴長期教育大量投資產生的智慧財產。
4. 最有利於「智慧財產研發」的環境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公平的社會環境、新聞自由、充足的教育。在這種環境下,研發人才會被尊崇,思想與創意可以自由的發展,不會發生外行領導內行,專利權被保護,各領域的產業都可以獲得人才,產業可以不斷的升級發展。
5. 一個國家所累積的「智慧財產」愈多,它的文化就愈有深度,社會的創新能量就比較強,國力與主權力量自然就出色。智慧財產不限於科技領域,各種運動、藝術、商業活動、國民品德、民主政治、環境保護、民間社團、學術研究……都可以累積許多的智慧財產,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6. 「奧地利學派學者另一個共同觀點是『通路-終端 means-ends』架構」,也就是任何組織、企業的行政工作(或作業流程)愈透明、有效率,他的獲利能力愈強,戴爾電腦就是一個例子。同樣的,政府的行政效率愈高,該國的工業與商業發展就愈好,新加坡就是一個例子。
7. 相對的,當政府的行政流程是黑箱作業、緩慢、經常出錯、朝令夕改、偷工減料、官商勾結、特權橫行,就不利該國的工業與商業發展。行政效率的改善,有國際ISO認證的客觀標準;能夠有執行力,關鍵也是教育與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通常沒有新聞自由,政府的行政效率就不可能有效的改善。
17. 傳統上倡導自由市場貿易的學者,通常只注意商品「量」的供需問題,而不太考慮商品『品質』的差異,將造成商品的多元需求(或異化);『品質』的差異,當然是生產者知識水準的差異,當然也會形成「消費者的經濟行為,取決於他們的知識與主觀感覺」。
18. 並不是歷史悠久的族群或國家的文化就比較有深度;文化是沒有國界的,老莊思想如果被日本人學習,那也就是日本文化;棒球運動被台灣人學習,就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是依據一個國家教育資源投資的多少與言論自由的多少來決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