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對宗教社群的反叛:喀爾文的思想

尼斯貝啟迪76

1.      喀爾文反對基督教的集體的觀念,他強調宗教生活中個人的特性,認為個人由良知而生的信仰,比來自於教皇、神父等有形教會的信仰的外在特性重要得多。

2.      天主教教會在數世紀之中藉著教規、傳統和集體的體制,被喀爾文推翻了。喀爾文說,人除了能藉著他自己的力量而得救以外,別無其他方法可使他得救。

3.      喀爾文說:「我們有一種意識,認為個人是不幸的,這使我們覺得沮喪和消沈,好像我們在精神上已經死亡了。當我們本性中原始的和遺傳的邪惡,顯示為一切罪惡的根源時,我們就會產生這樣的意識。」

4.      喀爾文強調「堅定的信心」意思是,一個人既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而獲得上帝的恩寵,表示他具有信心,自認能夠達成此一目的,因此他顯示出他有資格得救。基督徒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主要是喀爾文的功勞。

5.      信仰喀爾文教義的人,包括法國的新教徒及英國的清教徒,信仰上非常嚴格,重視個人的自律。教徒言行表現出他們的優越性,自認能夠得救。

6.      喀爾文教義對社會秩序的影響是立即而且巨大的,日內瓦的市民實行他的教義,摧毀凡是帶有基督教集體觀念的東西,藝術作品、圖書館、繡帷、玻璃窗都被除去,天主教的一切象徵都改掉了,以符合喀爾文所主張的個人信仰,而非社群的信仰。清教徒摧毀的理由是,除非這些藝術品被摧毀,否則為人所憎恨的天主教儀式在精神上所發生的影響,是不可能清除的。

7.      在英國,一切宗教節日被禁止,只有安息日才不工作,清教徒的理由是,假日太多會促使個人逸出正常的工作習慣,而耽於怠惰,甚至酗酒和作一些不道德的事。除了敬拜上帝以外,不應舉行任何集會。

8.      喀爾文堅決相信,社會中有一群精神上的選民,他們必定能夠獲救。

9.      其次,喀爾文認為,辛苦的工作及經濟上的成就是一種欲望,這種欲望與羅馬天主教會內無數的欲望同樣是神聖而純潔的

10.  喀爾文主義譴責的是基督教中不能與上帝、基督、聖經及個人信仰直接發生關連的一切事物。絕大多數的清教徒本身都是中產階級,每天都有工作要做,因此他們的經濟效率自然將會提高。

11.  喀爾文主義與歐洲自由運動,是密爾頓John Milton鼓吹新聞自由的基礎。密爾頓是清教徒,憎厭天主教的一切表面形式,反對干預清教徒認為適當與必要的禮拜、思想與行為自由。密爾頓與其他清教徒都極為機敏,他們認識到,要確實保證此種自由,則一個國家必須使每一個人都有思想自由

12.  最初的新教徒特別是喀爾文主義者-強調個人主義。新教的目的在於實現個人主義,把個人從羅馬天主教會及其代理組織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它認為個人至上,而為了個人可以犧牲有形社群的一切外在的關係和象徵

13.  宗教改革者認為,假如一種宗教只注重形式,它的價值將會降低及腐蝕。宗教最終存在於人的精神之中,在於個人的思想與信仰之中

14.  宗教改革運動中最有想像力的一本文學著作是班楊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道頓評論班楊的著作:「教會及一切的宗教儀式,對他的幫助極有限,甚至根本沒有幫助。從毀滅之城到天國的歷程,必須是由於每一個人對他自己的特別的召喚;假如途中有別的人伴隨著他,他在路途上將面臨許多考驗。」

15.  西元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新教徒宗教改革運動的要義是:單獨與自主的個人、信仰的獨立性、奉獻、虔敬及仁慈

李鈞震:

1.      過去傳統的天主教信仰觀念認為,個人是渺小的、無能的,人類想要瞭解上帝或接近上帝,就必須透過神職人員、教會組織、宗教權貴的幫忙,才有機會接近上帝。因此社會大眾就成為宗教權貴階級的禁臠,成為天主教組織的奴才。當然,這些觀念現在已經改變。

2.      喀爾文認為,能不能認識上帝是個人的問題,一個人只要品德、能力符合耶穌的要求,他自己就可以接近上帝,不需要透過神職人員或教會組織。喀爾文的觀點成為英國清教徒與美國開國先賢的基本信仰,也是許多現代學術界的主流觀念。

3.      每一個人天生都有許多的弱點,可以在品德、能力……各方面顯現,但是人類可以透過後天接受教育、努力學習來改善自己的缺點,為改善自己的缺點而努力奮鬥不懈的精神意志,可以使得人類有資格成為耶穌的兄弟姊妹。

4.      所以喀爾文教派的信徒或認同其觀點者,都非常地自律,自我要求非常地嚴格,凡事以身作則、絕不信口開河。因此信仰喀爾文「觀點」的人,非常容易成為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

5.      學生的制服、教科書、考試科目如果都有統一的標準,學生就會失去分別、比較的能力,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社會如果有許多的活動都有統一的儀式與規矩,社會大眾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產生對政治權貴的依賴感,這是基本教育學常識,但是非常不幸地,台灣的教育部長吳清基非常喜歡「一綱一本的教材」,這會製造呆板而單一化的學生,降低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6.      喀爾文的觀點是,基督徒並不一定是上帝選民,所謂「精神上的選民」就是指雖然沒有去教會,也不一定看過《聖經》,但是思想品德與言行非常像耶穌的教育內容,那他就是上帝的選民,他就有資格進天國;如果在教會聚會的基督徒,思想與言行都不符合耶穌的要求,他不一定有機會進天國。

7.      天主教跟一般的政治組織不同,他們組織人員雖然龐大,但是因為有「經典」成為所有人的信仰核心,所以約束了組織成員的言行。但是任何組織過度龐大,超過管理者的智慧與能力,就一定會發生貪腐,也就是神職人員對於「經典」守信用的程度會不同。

8.      組織過於龐大就一定會產生派系,為了組織的穩定,一定會犧牲少數特立獨行的天才。喀爾文的觀點解放了許多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菁英的綑綁,為他們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與生活空間。而獨裁國家特別喜歡踐踏「天才」、特別喜歡一綱一本的教材。

9.      坐五月花號到美國開墾拓荒的,就是屬於喀爾文教派的清教徒,因此美國社會特別注重個人的發展與自由、單獨與自主的個人、信仰的獨立性、奉獻、虔敬及仁慈。

10.  所以美國社會經常會出現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就成為大企業的主管或開創一個跨國的大企業,也有許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就擔任學術界的要職,美國是世界當中最懂得保護「天才」的國家。

11.  然而在人類社會當中,能夠自我要求的人很稀少,許多人不學無術而假借自由為藉口,到處招搖撞騙,例如許多自稱為自由派的學者,其實是權貴階級的奴才。

12.  馬太福音223640,耶穌認為信仰的核心就是,盡心盡意地追求各領域的真理然後用自己的學習成果來幫助所有社會上的弱勢,愛人如己。基督徒如果沒有每天檢查自己的言行與思想,一定要符合耶穌的教育,那就相當地虛偽,教會也會成為逃避現實的場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