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貝啟迪80
1. 吉爾凱高爾相信權力主義是宗教的靈魂。權力最能顯示出社群的象徵。假如沒有一個內部的權力,將不可能形成一個真正的社群,因為內部的權力可以使個人依附於社群之內,使個人在危機的時代中免於被疏離,並且在危機時期能使個人免於受到外力的侵害。
2. 1848年他發表《論基督教 Christian Discourses》,內容是一系列的講道,對社會有許多批評,透露人類心中的憂慮,並說明宗教社群的權力;每一章分別說明一種不同的憂慮:貧窮的憂慮、對豐足的憂慮、地位卑下的憂慮、地位尊崇的憂慮、自尊自大的憂慮、自我折磨的憂慮,以及優柔寡斷、多變和孤獨的憂慮。他確立一個原則,上帝的世界中沒有憂慮。
3. 吉爾凱高爾的著作《現在這一時代 The Present Age》「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瞭解與熟思的時代,其間沒有激情,不會突然一下子爆發狂熱。現在即使是一個自殺者,也不會不顧一切地殺死他自己。他將深思熟慮很長的時間,而且會非常地審慎。甚至可以懷疑的是,它是否應該被稱為一個自殺者,因為真正奪去他的生命的是思想。
4. 革命的時代,是一個行動的時代;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廣告與宣傳的時代。在任何事情發生以前,每一個地方立即先有了宣傳活動。」
5. 托克威爾認為,輿論的力量對於人類的創造力的抑制,甚至大過西班牙的宗教裁判的力量;因為宗教裁判只是威脅到創造力,輿論的力量持能消除創造力。吉爾凱高爾說:「單一化,具有更大的消極力量。」
6. 吉爾凱高爾說,人類是處於恐懼、絕望和焦慮之中。人類的庇護所,是以知識、組織、和民主與工業社會的操縱為基礎。只有藉著個人出自內心的行為、藉著一種意識及超過知識上的關係的交往,才可能形成社群。
李鈞震:
1. 權力的來源有:1.世襲。2.財富。3.政治或軍事地位。4.知名度。5.發言權。6.頂尖的技藝。7.學識、道德、思想、辯論等能力。人類通常比較相信權貴階級世襲而來的權力,比較不信任「學識、道德、思想、辯論」的能力,但是對人類社會最有負面影響力的是世襲而來的權力。
2. 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實的社會競爭力,權力來源是依靠世襲或形象包裝,那他必定會產生「貧窮的憂慮、對豐足的憂慮、地位卑下的憂慮、地位尊崇的憂慮、自尊自大的憂慮、自我折磨的憂慮,以及優柔寡斷、多變和孤獨的憂慮」,這是鐵律。
3. 不管在企業或政治組織,領導人如果是憑藉世襲而獲得權力,必定沒有安全感,縱使有錢也會產生對貧窮的憂慮,他們的共同特徵是1.不負責任;2.不願意大筆捐款;3.他們也很害怕失去權力;4.逃避現實,強迫自己去自我感覺良好;5.對弱勢族群有強烈的憎惡感:6.行事優柔寡斷;7.言辭善變;8.不守信用。
4. 人類真正的庇護所,是一個智慧高過當時代很多的人,他對現實的困境總是能以極為冷靜的頭腦與高明的技巧去趨吉避凶,《聖經》上稱之為「方舟」。人類最痛恨的事情是:發覺自己過去信任的領導人,比自己還愚蠢;因此政客的民意支持度,經常會暴跌而回不去。
5. 當國王沒有穿衣服,而自我感覺良好的逛大街,卻被誠實的小孩點出事實來,這就是輿論的力量。新聞報導如果沒有點出事實、製造假新聞,就不具道德制裁力量,只是浪費新聞資源。人類的「缺點」如果被公開明確的指出來,會在內心中烙下永恆難以抹滅的印痕,天天鞭打自己。
6. 宗教裁判或法庭的裁判,如果是栽贓、抹黑、冤枉,那就不具道德的制裁力量,只會令人產生悲憤;而悲憤會產生極為強大的「恨意」,被怨恨者將被道德譴責,那也是極為嚴重的缺點,會在內心中烙下永恆難以抹滅的「印痕」。
7. 輿論的力量如果用來糾正權貴階級的愚蠢,就可以為社會帶來龐大的創造力。宗教革命、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之所以對文明的進展有巨大貢獻,最主要的原因是:輿論指出了權貴階級的愚蠢,讓社會大眾覺得權貴階級確實比自己愚蠢。
8. 人類如果愚蠢、沒有專業技能、沒有社會競爭力,縱使天真的自我感覺良好,仍然會感覺強大莫名的壓力;人類面對自己不熟悉、無知的領域,通常會產生恐懼感、壓力或排斥,但是這也是「謙卑的道德力量」來源,這也是一種人性上的進步。
9. 自由競爭的社會,會讓更多的人暴露出自己的無知,因此多數人會覺得煩躁、紛亂;但同時因為自己潛意識已經變謙卑,所以實際上比較理性,社會反而進步比較快。而最受不了自由競爭社會的人是「世襲的權貴階級」。
10. 當文化單一,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而社會資源又被世襲的權貴所把持,表面上自由競爭,實際上社會階級流動緩慢,聰明人要成為權貴階級的奴才才有生路,這時「自殺」的氣氛就會大量瀰漫、傳染。日本社會即是如此。
11. 台灣的教育部長吳清基鼓勵支持北北基實行教科書「一綱一本」就是實行思想的單一化教育,將造成多數學生的思想單一、死板,不利創造多元的文化;文化一旦死板、不多元,社會的開創性就狹窄,產業就無法多元發展,產業升級困難,社會階級的流動就會遲緩,這是有利權貴階級剝削平民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