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達到某種「善」為目的

亞里斯多德啟迪1

1.      各種科學技藝均以達到某種「善」為目的。一般認為,每一種活動,無論是技藝的或科學的,每一種有意的行為或追求,事實上都以達到某種「善」為其目標,因此我們可以贊同古人的見解,也就是「善為萬物所趨向之共同的目標」。

2.      由於行為的方式,會因為職業的性質知識的程度等因素而有差異,所以個人的目的,也相對不同。譬如醫學的目的在健康,軍事的目的在於勝利,經濟的目的是財富。但所有這些技藝都可歸納於一種「能力」範疇之內。

 

李鈞震:

1.      每一個文化對「善」的定義都不太一樣,在東方一般而言「善」是指「善良、純真」;在基督教文化當中,善是指「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品德;在希臘哲學中,善是指一種「達到最高境界的完美技巧」。

2.      亞里斯多德認為,每一個人做事都希望能夠把事情做到最完美、完善、技巧最純熟的境界;不管自己所專攻的是什麼樣的學問或技能,總應該盡全力達到最高境界。當總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每一任總統都應該說清楚、講明白、條理化。

3.      一個人對於他的所學如果沒有辦法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他就不應該休息,而應該一生不斷地努力去超越自己的界線。能夠這樣子持之以恆的人,就具有一種高尚的品德。

4.      資質水準差不多的人,為什麼後來會有不同的人生境界?是際遇的問題嗎?際遇、機會只有短時間的影響。鋼琴練了三十年,有些人可以成為大師,有些人只能教小朋友彈一彈,關鍵都是這三十年當中努力多少?有沒有每天追求突破自己的界線?知不知道突破界線的方法?

5.      要突破自己的能力或學識等等各種的界線,都非常地令人痛苦,令人身心俱疲,但是能夠持續數十年地忍耐那種辛苦,讓自己的技藝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那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品德。馬英九總統為什麼大學畢業三十年後仍然考不上律師執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