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文化霸權主義

孟子啟迪69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傑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嚮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

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吾聞出於幽谷遷于喬木者,末聞下喬木而入於幽谷者。

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孟軻先生說:「我從前理解,用夏朝的文化來幫助比較沒有文化的地區,沒有聽說人從文明的世界來學習比較野蠻的文化。你的老師陳良,原本是楚國出身的人,因為喜好周公、孔子的道理,從南方到北方來學習,後來北方的學者沒有人比得上陳良的才智,是相當出類拔萃的人才。

你們兄弟二個人跟陳良學習幾十年,老師一過世,怎麼就慢慢地違背他的教導呢?

從前孔子過世後,弟子們為他守孝三年才要回去,收拾行李跟子貢說再見的時候,大家還相擁痛哭、泣不成聲,然後才回去;子貢送走他們之後,又回來蓋一間小房子在孔子的墓旁,獨自一個人思考孔子的學說三年,然後才回故鄉。

過一段時間,子夏、子張、子游三人很有名氣,社會大眾都把他們當成孔子一般的聖人,所以想要用對待孔子的禮儀來對待他們,那三人去跟曾子討論,曾子說『不應該,因為孔老師的學養,好比用許多的河水清洗過,又經過烈陽曬過、乾燥過,那一種純潔與高度誰能比得上呢?』

現在許行是一個文化深度不高的人,不懂得過去歷代大師的道理,你違背了你的老師,轉向他學習,這個跟曾子所說的完全相反。我聽說小鳥都是從隱密的地方升到高大的樹木上去,卻沒有聽說小鳥離開高大的樹木回到隱密的地方去。

詩經的魯頌說:『那沒有文化的戎狄地區是應該好好地受訓,受訓不成的荊、舒地區是應該給他們一點懲罰的。』沒有文化、不懂禮義的人,周公都想要全力地訓練他們,你反而去學習那些野蠻文化,愈學愈退步了。」

李鈞震:

1.      為什麼陳相會分不清楚誰是大師?誰不是大師?因為陳相的知識水準太差,歷練太少。

2.      陳相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慾望來學習,判斷不出學術的好壞;也可能陳良的要求太嚴,陳相不喜歡,所以認為陳良不是大師,許行的要求比較容易做到,所以認為他是好老師。

3.      陳良跟過許多老師學習,有很多的比較,也增廣見聞,所以學識會比較高。陳良的學生陳相,跟隨的老師太少,所以見識狹小,分不清楚誰才是學有專精的人。

4.      另一方面陳相可能從小生活環境優渥,沒有過太多辛苦求學的日子,因此人生的體驗太少,這樣的學習背景很難成大器。

5.      比較具有強大力量的文化,都是因為先發展出文字,然後有許多的教育資源,因此過去前賢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承傳、累積,然後不斷有人去挑戰與突破,「強勢文化」都是經過許多人自由競爭的結晶。

6.      如果沒有文字,又沒有完備的教育系統,那麼知識與智慧的累積就比較困難,文化的表現也自然會比較粗糙。文化比較落後的族群,向比較高水準的文化學習,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7.      文明水準比較低或出身清寒的人,如果刻苦學習、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髓,這樣子的文化素養,往往比權貴階級出身又好學的人還要優秀。古代的聖人或大師,幾乎都是出身清寒、刻苦向學的人,為什麼?

8.      處在弱勢的人,他面對的生活困難比較多,人生的挑戰比較大,學習的挫折往往也比較多,但是只要堅持到底,在學習的過程就可以激發出最大的生命潛能、專注力、細膩的思考能力,因此品德就比較高尚,思想與反應也比較靈敏。

9.      釋迦牟尼是出身權貴的王子,他為了追求學問,拋棄王子的身份,到社會上去流浪、拜訪名師,過最刻苦的生活;如果他不能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財富……,他不可能淬煉出偉大的智慧。

10.  為什麼孔子的弟子要守孝三年?有什麼意義?

11.  一、大師的理論,往往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馬上理解的,需要時間反覆思考與消化。二、學生如果沒有經歷比老師更刻苦的生活,很難理解大師的心路歷程與思考過程。三、有時候老師在旁邊,學生忙著學習,沒有時間好好地冷靜反省,因此學習會有盲點與障礙,透過守孝的時間,來反省自己與道理的差距。

12.  子游、子夏、子張學有所成,為什麼不能像孔子一樣接受尊榮與禮遇?

13.  一、學生如果太早接受尊榮,很可能容易變得驕傲。二、子夏他們如果完全學孔子,就不會有自己的風格,學術的發展就會受限。三、社會大眾如果把子夏他們當成孔子,一方面會變成偶像崇拜,另外一方面也學不到新的東西。

14.  所謂的蠻夷之邦,真的一無可取嗎?這會不會是文化霸權主義者的一種驕傲呢?

15.  面對不同的文化,不要急著判斷優劣,應該先理性地思考與辯論。弱勢的族群之所以成為弱勢,一定有原因;然而他們存在幾千年至今還存活著,一定也有原因,都值得追求真理者好好地思考與比較。

16.  不論多強盛的族群或文化,絕對不可能完美,一定還有很多的盲點與界限,不斷地文化交流、辯論,做更細膩地思考與解決問題,才是一個追求智慧者應有的態度。

17.  所有犯罪的人,都是因為「無知」造成的;所有的無知都可以透過「教育」來改善。問題是教育的內容與教育者的技巧好不好?體罰也是一種教育的手段,但是對於多數的人而言,是沒有效果的,然而愈愚蠢的老師愈喜歡用體罰來當作他唯一的教育技巧。

18.  監獄裡面的受刑人,為什麼出獄之後還會再犯?最主要原因是:一、監獄裡面的老師太糟糕,不但沒有知識水準,也沒有教學技巧。二、監獄裡面的教材與學習環境不佳。三、監獄沒有力行教育學的最基本原則,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

19.  沒有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的權貴階級,一定身心不正常;而且權位愈高者,身心愈不正常,這是鐵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