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貝啟迪72
1. 「上帝之城」一書一方面推崇人類在知識、藝術與技術方面的進步,同時另一方面也描述了人類精神和道德的墮落。奧古斯丁認為,這二者是互相關連的,自從有人類開始,人的身上就同時具有善與惡的本質,它一方面使人類在知識上不斷地進步,而另一方面則使人類的道德不斷地墮落。
2. 認為人同時具有善與惡的本質,奧古斯丁並非第一人。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觀念,認為知識會腐蝕道德。
3. 在湯恩比‧史懷哲及尼布爾等哲學家的著作中,可以發現一種觀念,他們認為,人們在技術、科學及藝術欲有所創造,是基於求取地位、名聲和權力的野心和慾望,此種心理也會敗壞人的品格,而削弱社會的結合。
4. 奧古斯丁:「地上之城是起於愛一己而憎上帝;而天上之城是起於愛上帝而憎一己。前者以人類為光榮,後者則以上帝為光榮。」奧古斯丁所說的「人類之城」是基於人類的社會利益、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而建立的。
5. 但是「人類之城」這種社群是不穩固的,因為它是起於愛一己之心,而且基於與人類不可分的利益而建立的。即使它也是以愛心為基礎,但是那是世俗的愛,而非不朽的、神聖的愛,神聖的愛應該忘卻自我,這種愛只能在上帝的社群中找得到。
6. 奧古斯丁說,從亞當與夏娃受引誘,吃了禁果而墮落開始,「上帝之城」與「人類之城」兩個社群一直有激烈的衝突。人類分成兩部分,一部份的人是按照人的意旨生活;而另一部份的人則按照上帝的意旨生活。我們將此二部分稱為兩個城市,或是兩個社群,其中之一與上帝一起永遠存在;另一將淪入地獄,永遠受到懲罰。
7. 所有的人,至少在我們的一部份生活中,必須生活於此一城市之中;因為它是代表著我們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人世之間所謂的好事,是由此而產生的。奧古斯丁說,羅馬帝國極盛之時,充分表現出它是一個「人類之城」。
8. 他以自己是羅馬人為榮。但是「人類之城」的命運是,到了相當的時候,它一定會死亡,而由那個以愛上帝之心,為基督而建立的城市所取代。
9. 奧古斯丁說,人類可以隨時進入「上帝之城」,即使在基督降臨於人世之前,此一城市已經存在,這個社群是無形的,其成員是經由心靈相通,而不是經由感官互相認識,然而它卻是真實的。奧古斯丁並未表示,只有正式成為基督教徒的人,才能得到另一個世界的永恆的福佑。
10. 「上帝之城」的人,愛是無私的、超越自我的。但是「人類之城」據為基礎的愛,是以自我為出發點,而與無私的愛截然不同。在不久的未來,「人類之城」將在一場大災難中被毀滅,那些邪惡的人,那些知道什麼是善而故意作惡的人,將永遠陷在地獄之中,那時,上帝的此一社群,也就是「上帝之城」即會出現。
11. 從天堂轉移到人間的此一理想,就是奧古斯丁的理想。中世紀社會的現象,大都與以上引述的奧古斯丁所懷的理想切合。在中世紀,個人平等、自由和權利的觀念很少出現;當時盛行的是共同的社群,開始是教會,人們要為它盡義務。中世紀的秩序是教階制度,個人的責任是為社群服務。
12. 在中世紀,一切事都要考慮到教會,無論是建築、音樂、繪畫、雕刻或文學,其功用是神聖的,那就是讚美上帝和基督教。在西元十二與十三世紀,甚至在其後的兩個世紀之中,很難在藝術方面找出一個不是以宗教為中心的例子。
13. 哲學方面也是如此。無論哲學家研究的範圍多廣,縱使是研究亞里斯多德和古代世界其他人的哲學思想,他們所研究的對象都是宗教。中世紀的科學界也是這種情形,其最終的目的在於瞭解上帝和上帝的創作。
李鈞震:
1. 「人類在知識、藝術與技術方面的進步」,主要是由於1.天災減少、2.經濟的發展、3.交流自由的空間變大、4.教育比較普及。社會繁榮,人才就有發揮的空間。
2. 「人類精神和道德的墮落」,最主要是權貴階級失去求知的意志,導致腐化。人類只要沒有「求知的慾望」,道德一定會墮落,絕對不可能例外。
3. 「人同時具有善與惡的本質」,所謂的善與惡,必須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從歷史與人類學來看,人類失去「求知求學」的強烈意志,一定開始投機取巧、自私自利,各種危害社會公平的行為就會出現。僵化的知識,確實會影響道德的發展;努力追求新知,則一定會提升道德水準。
4. 不斷地追求新知,一定會挑戰自己的無知與尊嚴,人一定會變得謙卑,同時自己過去能力上的缺點會逐漸被彌補,過去僵化的觀念也會被打破,挑戰困難的信心與勇氣也可以逐漸被培養出來,可以增廣見聞,對各種不同的族群也可以有宏觀細膩的理解,培養拓荒開墾的精神意志。
5. 追求新知,不是只是讀書,還包括運動、藝術、學術研究、社會公益活動……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習與實踐。
6. 「人們在技術、科學及藝術欲有所創造,是基於求取地位、名聲和權力的野心和慾望,此種心理也會敗壞人的品格,而削弱社會的結合。」這是錯誤的,為求取功名利祿而學會的技術、科學及藝術,基本上都是出於「模仿」並非「創作」。
7. 真正的創作能力,一定是長時間訓練「技術、科學及藝術」的技藝,同時還要具備社會「正義感」,沒有社會正義感的人不可能有永恆價值的創作。
8. 奧古斯丁所說的「人類之城」是基於人類的社會利益、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而建立的。這與釋迦牟尼說的「娑婆世界」很像。這確實是大多數人類社會的現象,但是歷史是由理性、有社會正義感的人在推動文明的進步,歷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就是「上帝之城」,這一點奧古斯丁也沒理解出來。
9. 《聖經》上所謂「按照上帝的意旨生活」,就是指盡心盡意追求一切真理的生活習慣。但是這一點,絕大多數的神職人員都不知道,因為違反他們平常的生活習慣。
10. 一個社會只要有幾個人「盡心盡意追求一切真理」這個社會就有希望,就不會滅亡,一時失敗也還能永續生存下去。如果連一個這樣的人都沒有,那個社會確實可能走入衰老,甚至死亡。
11. 沒有知識的「愛」,是恐怖的,被愛的人一定遭受許多生活上的折磨;無知的政客有「愛」,是更恐怖的地獄,許多的百姓將被凌虐致死,還必須被迫崇拜政客。中世紀的歐洲,教宗與政客權力龐大,卻過度無知,導致整個歐洲陷入數百年的黑暗時代。
12. 人類的歷史,其實是智者與愚者的鬥爭。這個社會黑暗面,是由多數的愚者所造成的,光明面則由一群智者所推動,如果社會是公平而自由競爭的,那善的力量就會比較大。
13. 如今的世界,教會的功能大部分被學校系統與社會公益團體所取代;宗教家被大學教授與新聞媒體所取代,社會像有機體一樣持續的發展演化,只要有公平自由競爭的環境,「上帝之城」就會一直存在於「人類之城」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