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啟迪26
1. 孟格爾:「我高估方法學對一般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估它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重要性。最重要的經濟結論來自於那些被方法學調查排除的人們,最厲害的方法學者經常被證明是對政治經濟領域極度無知,他們總是過於牽強地說那些方法學的好處……。
2. 方法學可能讓我們失去對所研究的事物天性的正確感覺,也可能太過誇張或斷言這門科學的重要性。許多政治經濟學的權威學派,一面倒地支持錯誤的方法學原理,使得政治經濟學的進步受阻。因此,分析清楚方法學的問題才能夠進步。」
3. 孟格爾Carl Menger與施穆勒 Gustav Schmoller有一場方法學論戰。這場衝突起源於孟格爾的一本書《調查社會科學的方法學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ethod of the Social Sciences》,這場爭辯深深地影響德國歷史學派與奧地利學派的發展。
4. 《調查社會科學的方法學》共有四冊。第一冊,捍衛在經濟學領域採用理論研究的價值,反駁歷史學派;第二冊,討論歷史上重要經濟現象的研究;第三冊,觀察「有機」方法的界限與使用(把社會視為一個有機體的研究方法);第四冊,古典歷史學派觀點的起源與發展。
5. 【“精確的理論方向”之特性與辯護】孟格爾勾畫經濟學調查的三個面向。第一項是實際個體經濟現象的研究;這部分可再細分為統計研究與歷史研究。第二項是理論經濟學,檢視一般經濟現象。第三項是經濟學技術(例如,經濟政策或公共財政),說明要讓某個政策目標達成必須掌握哪些條件。
6. 孟格爾想要給理論經濟學一個合法的地位。他指出:「我們透過判斷實際經驗中反覆來回變化的經濟現象來建立理論,例如觀察交易、價格、地租、供給與需求的特性,以及各種經濟現象之間的關係,像是討論價格上漲或下跌如何影響供給與需求,人口增加如何影響地租。
7. 相反地,歷史學派的經濟科學教我們瞭解特定國家或特定族群的經濟發展與特性,特定經濟制度的發展與狀態,特定區域的地租與價格發展。」
8. 孟格爾分析理論研究涵蓋二個方向:「朝向真實經驗 realistic-empirical orientation」與「精確exact」。第一個方向「朝向真實經驗」將採用符合現實世界的「真實模型」,像是符合經驗法則empirical laws,經驗法則包括規律與例外。
9. 第二個方向「精確exact」由「精確的典型exact types」與「精確的自然法exact laws of nature」組合而成,正確的自然法合乎因果關係的必然性。許多人認為只能從自然現象中發覺精確的法則與典型,因此符合現實的研究方向會適用於社會現象。孟格爾證明這是錯的。
10. 這裡出現問題:「什麼是精確的典型與法則?」孟格爾認為,採用精確典型的理論會追求「把各種真實的事物確實地濃縮成最簡單的元素,這些元素被認為非常合理,因為它們是最簡化的。」這些必要元素必須是從整個實際經驗中抽離出來的,它們只能反應人類活動的某個特殊面向。
11. 同樣的道理,精確的理論也會採用精確的法則,這些法則存在「經過解析或理論化理解的經濟世界中。」因此拿理論去對抗真實現象是錯的,「要測試從真實經驗中建立的經濟學純理論必須採用數學家的比較程序,一名數學家他要修正幾何學的法則,會去測試真實的物體,但是不會說這個物體跟幾何學假設的大小不相等……在做理論研究的時候,不能說現實主義比精確的方向重要,這是兩碼子事。」
12. 孟格爾提出經濟上的案例釐清這場爭論。一般而言「需求的法則」就是精確的法則,為了使這個法則在真實世界保持精確性,必須符合前提要件:(1)經濟體都會努力保護它們全部的經濟利益。(2)在價格競爭中它們不會忘記追求經濟目的,也不會找不到恰當的方法來達到目的。(3)他們瞭解深受價格影響的經濟局勢。(4)沒有外力削弱他們的自由的經濟活動(追求他們的經濟利益)。
13. 孟格爾:「我們都知道真實的經濟體,很少能夠完全符合以上的前提要件,因此真實價格的法則,多少偏離實際的經濟活動。」
翻譯編寫Bruce Caldwell《海耶克的挑戰 Hayek’s Challenge》
李鈞震:
1. 人類的社會不斷的在演進、變化,每個國家的文化、制度、人力素質都不同,因此遇到的經濟瓶頸如何解決,都不可能套用同樣的公式,過去的經驗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地解決現實的困境,這是歷史學派的瓶頸之一。
2. 如果一直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而沒有觀察到文化、制度、人力素質、工業水準、教育訓練、政黨競爭的差異,很可能使得政治經濟的政策發生錯誤,導致進步受阻。因此,分析清楚方法學的問題才能夠進步。
3. 經濟學者有必要清楚每一個學說的重點,並且嘗試各種學說的交互作用,因為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會依循過去的經驗而發生困難;討論歷史上重要經濟現象的研究,必須考慮每個國家時空背景與文化的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體重、生活習慣都不同,每個國家對經濟的信心與冒險也不同。
4. 孟格爾更精確地勾畫經濟學調查的三個面向,1. 統計研究與歷史研究。2. 檢視一般經濟現象。3. 經濟政策或公共財政的技術。如果還能1.觀察政府對教育投資的多寡、2.行政效率的好壞、3.失業率與貧富差距的解決方案,就能更精確的評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潛力。
5. 經濟,是一個國家整體文化力量的展現。1.對道德的信仰程度、2.對現代科技的學習程度、3.言論自由開放的程度、4.運動與社團組織的能力、5.藝術與工藝的多元程度、6.對法治的遵行程度,7.自然生態保護的成效。這七點可以視為國家發展潛力強弱與文化深度的基本指標。以上7點也可以顯示為什麼台灣各方面的文明指標都不如北歐國家。
6. 文化水準愈高的國家,冒險性格愈強卻不容易發生市場失靈,縱使一時失靈也容易重新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