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文藝復興運動爆發

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間的論戰,點燃政治與宗教間的戰火,蔓延到文學界,再影響到當時代藝術家的思想,導致藝術觀點、技法與內容的全面變革。至此,文藝復興運動正式爆發。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Chamber and Organ Works,i Solisti di Milano
徐弘毅2015.10.26.
加布里 埃爾 比爾 (1425- 1495127日),日爾曼人,他是寬容的現實主義,他的學術闡述了亞里士多德而非聖經 ​​捍衛自由神學教育,並反對古老的教堂和權威教宗。
保羅·達爾·波佐·托斯卡內利 (第1397 - 1482510日)是意大利天文學家、數學家。出生在佛羅倫斯,醫生的兒子。他的智慧和他的興趣廣泛,在文藝復興早期是知識和文化歷史的核心人物之一。 
1474托斯卡內利寄給他的葡萄牙記者費爾南馬丁斯一封信,裡面附有一張地圖,詳細介紹向西航行到達一個香料群島和亞洲。 費爾南·馬丁斯發表了托斯卡內利的信,並且轉錄這封信,加上那張地圖,發送給哥倫布,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新世界,就帶著 費爾南·馬丁斯一起去探索新世界。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 ~ 1519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除了是畫家,也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解剖學家、發明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1476 年以後,達文西展開他的求知之旅。他並不是當時典型的知識份子,沒有接受正式教育,又不懂拉丁文,亦不喜歡從書本裡學習。相反地,他會以觀察和親身經驗去了解周圍的事物,而這亦是他畢身堅信的理念。 達文西熱愛大自然,他的一切發明,都以大自然定律為依歸
他對亦甚感興趣,尤其喜歡研究多光源照射到物體上的效果;在強烈好奇心驅使下,他對每種類型的藝術都非常著迷,再揉合他在科學上的知識,兩者的結合更是相得益彰,更啟發後世的印象派畫家。他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想像力」。
達文西的思想活躍,從不迷信教條,認為藝術應該體驗人自身在自然之中獲取的經驗。例如他所選的模特兒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而非圖像或虛構出來的,切實表達人的心理狀態及感情。如代表作《最後的晚餐》,成功地描繪戲劇性衝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蒙娜麗莎》﹝Mona Lisa﹞肖像畫,卓越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喜悅。
關於《最後的晚餐》,《聖經只有提到耶穌剝餅跟門徒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耶穌說:有人要出賣我,猶大說:是我嗎?耶穌說:是。於是基督教對耶穌上為何會上十字架,只剩下一個簡單的詮釋,門徒猶大背叛耶穌;這很類似國民黨獨裁統治時代的教科書,國民黨失去中國的原因是共產黨奸詐邪惡,將一切問題都簡化了,這顯現出解釋歷史的人其思維相當地幼稚。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比原版的聖經更精彩,這個新興教派的領袖耶穌要被抓起來、釘死了,每個人都有很多想法、彼此猜忌,有的人擔心自己的前途、有的人擔心組織的前途,彼此還互相爭權奪利;耶穌也很痛苦,他走了以後這個教派是不是就完蛋了?這些還沒有訓練好的門徒將來會如何?大家一籌莫展,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與煩惱。畫家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每一個角色的難處,這就是所謂的人文思想。
聖經裡面的十二門徒,除了彼得和猶大之外,其他人完全沒有台詞,根本不存在,但是,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裡畫出十二個年紀、性格都不一樣的人,讓他們活靈活現;達文西密碼小說家特別注意的是門徒約翰長得像女人,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部分值得注意:
彼得是老漁夫(從左邊數來第四個),他一臉不高興地搭著門徒約翰的肩膀,他好像覺得門徒約翰是害群之馬;
撰寫馬太福音的稅吏(從右邊數來第三個)正在跟其他門徒爭辯該怎麼處里耶穌快被處死的問題,他的側面看起來像亞力山大帝那種人物。
雅各的兒子猶大(從右邊數來第六個)在耶穌面前指著天,他可能是在問:上帝為什麼沒有保佑我們?也可能在問:你是上帝的兒子嗎?
彼得的兄弟安德烈(左邊數來第三個)雙手攤起來,看著耶穌和其他門徒,他曾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看到施洗約翰被殺頭,又看到同樣的悲劇再度出現,不知道該怎麼辦。

達文西的思考,比四福音書的作者更細膩、複雜、宏觀,這就是人文素養,這開拓且豐富了神父和信徒的眼界,使他們產生人文素養,走出黑暗時代呆板、單一的思考模式。
年輕時的達文西就有意運用明暗法和顏色的漸變,使人物從背景中凸顯出來,例如在《柏諾瓦的聖母》﹝Madonna Benois﹞中,他熟練地運用明暗來界定形狀。他還發現,光線除了用於加強人物之外,還可以他們顯得柔和,創造出一股神秘的氣氛,例如《岩洞中的聖母》就有這樣的效果。
達文西受到人們的尊崇是因為他技術上的獨創性。他具有超越當時的廣泛構思,其中著名的概念性發明有:直升機、機關槍、坦克車、太陽能……,他還勾勒出了地殼板塊構造論的基本理論框架。達文西的發明大多是超前的,在當時,只有少數設計在當時被建造出來,而多數設計在當時是不可實現的。
達文西鑽研科學、工程領域就像他的藝術作品般令人難忘與突出。手稿中約13,000頁的筆記與繪畫全是混合藝術與科學所組成的紀錄。這些紀錄是達文西在歐陸行程中透過觀察週遭並不斷的創作而來。
在科學上,達文西是一個鉅細靡遺的觀察家,能以極精細的描述手法表示一個現象;達文西也能卓越地表現人類骨骼的形態以及各種器官不同的交叉截面圖,如橫斷面、縱切面、正切面。2005年,達文西的畫作激發一位英國心臟外科醫師領先發展一個修補受損心臟的新方法。
他可說是局部解剖圖宗師,而且在涉獵其他動物解剖時一樣表現出色。達文西不只關心身體結構,也關心生理功能,他積極尋找外觀有明顯生理缺陷的人作為模特兒,以便畫成的畫作來突顯生理功能的意義。
達文西一直以來的夢想,是創造一個健康、沒有瘟疫的「理想城市」。達文西預見了汽車的發明,並改良了滾軸和排檔裝置。他草擬了機械人的結構圖,也是繪畫地圖的先鋒。「以人類智慧發明的各種機器,即使作用相同,也不可能比自然的(發明)更美麗、更簡單、更貼切;因為大自然中沒有甚麼是缺少的,也沒有甚麼是多餘的。」李奧納多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14751564年),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 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 」舉世聞名,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 
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長大, 1481年,米開朗基羅年僅6歲時,他的母親去世由小鎮的一個石匠家庭撫養。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經常和他的上級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米開朗基羅的世界觀和藝術風格都受到當時最傑出的哲學家和作家的影響。
羅馬教宗克雷芒七世委託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的祭壇牆上繪製濕壁畫最後的審判  壁畫在1534至開始繪製,154110月最終完成。 這件作品規模宏大,佔據了西斯廷禮拜堂祭壇的整座牆。 最後的審判是描述世界末日來臨,基督再次來到人世,對人進行審判,並決定他們的命運, 基督身邊圍著聖徒們。作品剛剛完成,就有人認為壁畫褻瀆了教義,因為米開朗基羅把基督和聖母瑪利亞都畫得一絲不掛
米開朗基羅支持佛羅倫斯走向市民社會;但他的藝術支持者,卻被迫是屢屢破壞市民社會的教皇。米開朗基羅受薩佛納羅拉(自由傳教者,曾短暫主持彿羅倫斯市政,典型清教徒思想)的信仰影響;但他骨子裡卻有藝術家熱愛生命、自由的信念。米開朗基羅熱愛佛羅倫斯,活到89歲。
當勞孔父子雕刻(BC200-50)於1506挖出時,米開朗基羅親臨現場觀賞。這個企圖拯救特洛伊城而洩密、被諸神懲罰讓大蛇咬死的孔勞父子悲劇,不知名的雕刻家將之雕刻的十分傳神,從面目表情、到肌肉肢體的掙扎,全呈現出劇烈之痛苦與恐懼。米開朗基羅深受這雕刻作品的震撼,而他早期的藝術 作品,的確充滿與上帝搏鬥的意志
譬如他的大衛像,原本是個形狀奇特數百年沒人想用的大理石,米開朗基羅卻是用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聖經故事,暗喻動盪不安的佛羅倫斯面臨外來強敵(神聖聯盟與麥第奇家族),最終一定會是市民勝利。因此這大衛像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奮發向上與命運搏鬥的激昂
可是同時期雕刻的聖母悼子,卻又充滿清教徒式的思想。當人家質疑聖母太過年輕時,他的回答是:「貞潔的婦女會比較容易保持青春,沒有淫亂鑽進心胸的婦女,身體是不會受多大影響的,我也相信,上帝會用這樣的方式 讓她證明自己的貞潔。」
這種人文主義者與清教徒的心靈衝突,意味著米開朗基羅的心靈世界,不可能擺脫宗教信仰的強烈影響力。的確,晚期的「最後審判」將再現這種衝突。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壁畫「創世紀」上帝是何等嚴厲在宗教畫中暗指人文主義的精神,其實整個繪畫過程就是一場激戰與奮鬥 
米開朗基羅十分痛恨教宗朱力阿斯二世。但他卻又受制於朱力阿斯二世。他曾離開羅馬拒絕再為朱力阿斯二世創作,卻差點因此引發戰爭,因為朱力阿斯二世權力慾、駕馭性格很強,又好戰。米開朗基羅受命為朱力阿斯二世陵墓雕刻,再一次透過雕刻暗有所指,他刻了摩西,摩西有引領百 姓脫離奴隸生涯的含意,然後他刻了垂死奴隸、受束奴隸,以其肌肉的張力、痛苦的表情,表達到死都還抗拒著掙扎著,不肯臣服於受囚的命運
1529年,米開朗基羅帶領人民保衛佛羅倫斯,不陷入教皇與德皇的勾結侵略,結果卻失敗了,這再一次是藝術被迫臣服於政治。米開朗基羅早期中期的作品,這種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是跟爭取自由市民的自由、也是藝術家的自由絕對相關的,他要搏鬥的對象總是有權有勢 難以掙脫,正是因為這樣,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作品才會有這麼強的悲劇性,他對上帝的理解,也是嚴厲不近情理的暴君。
晚期畫西斯汀禮拜堂的祭壇大幅壁畫,就是有名的「最後的審判」。此主題呈現死亡、面對審判的絕望與痛苦。米開朗基羅透過此主題,反映了羅馬在1527年的大掠奪之後,瀰漫在社會上灰暗不安的氣氛。而米開朗基羅畫此畫當時,自身也陷入了信仰與藝術的精神危機中。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品,最擅長的就是雕刻人體,尤其是男性裸體,他非常能掌握、也很喜愛男性裸體可以呈現出來的力與美。此外,米開朗基羅面對藝術自由與教皇政治駕馭的衝突,所呈現出來的人文主義精神,也常轉化成人對抗上帝,暗藏在藝術作品中。
賞析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直到「最後的審判」時期,米開朗基羅都把上帝描述的極其嚴厲,是審判者而不是愛的化身。米開朗基羅也在畫中一再表明自己反抗這樣的上帝的決心,他彷彿是把這一生都脅迫他的教皇,變成上帝的化身。
米開朗基羅說:「我是被迫的,我的藝術是在敵視的環境中成長的。」 米開朗基羅透過創世紀控訴上帝毀滅與嚴厲的屬性,他宣告毀滅的命運,而不是愛的福音。首先他繪出上帝創造天地的全能與威嚴;但創造亞當時,上帝與亞當的手若即若離,這已暗示出人類未來的命運;畫大洪水時,米開朗基羅甚至刻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扶持,用以控訴上帝的嚴厲不近情理沒有愛意。
「基督審判」,的確結束米開朗基羅的過往,開啟他的未來。從此以後,米開朗基羅每幅畫或雕刻,彷彿都在鋪陳自己面對上帝的心靈世界。世界,管他是市民對教皇、權勢家族的抗爭,或羅馬城的危難,漸漸都消退了,剩下的是他與上帝一齊面對自己的一生,他要讓自己的一生攤平在上帝面前,跟上帝交談並結案。

米開朗基羅的宗教作品都是教皇指定製做的,表面上他按照合約描繪一幅聖經的內容,但是實際上卻透過繪畫將他的希臘哲學思想傳達出來,因此,百姓從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所感覺到的聖經內容,跟當時代神父所講解的內容不一樣,原本聖經裡的耶穌基督是一個為弱勢者申冤的人,形象柔弱、不剽悍,鬥不過傳統猶太教士那一群野蠻人,因此被釘上十字架。
但是,米開朗基羅在「基督的審判」裡畫的復活之後的耶穌,全身都是肌肉,變成一個希臘戰士,他的門徒和對抗他的人也全身都是緊繃的肌肉,彼此辯論誰有罪、誰沒有罪,審判變成一場英雄間的戰爭。
米開朗基羅畫的創世紀》也跟原本的聖經內容有幾個地方不一樣:
聖經說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亞當,所以這兩個人應該長得一樣,但是,米開朗基羅創世紀》的亞當和上帝長得不一樣。
二、上帝跟亞當的關係很像父子,這挑戰當時的基督教觀念,基督教的觀念裡,耶穌才是上帝的兒子,亞當是墮落的,他不是上帝的兒子。
三、《創世紀》說上帝在混沌中創造亞當,然後,神說有光就有光,所以,《聖經》裡的上帝沒有形象,只是一團光,但是,米開朗基羅創世紀》裡的上帝是有智慧的老年人,看起來就像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之類的人。
四、從上帝長得像蘇格拉底的角度來看,上帝跟亞當的關係變成師生關係,這是基督教沒有的觀念。聖經舊約時代,上帝與人類的關係是主人與僕人,聖經新約時代,上帝與人類的關係是父親與兒女。可是米開朗基羅認為,上帝與人類的關係是師生,兩人手指相對,意思是上帝伸手指點亞當。
五、《聖經》說亞當很有能力管理伊甸園,又說亞當墮落了,沒有說為什麼亞當會犯錯?米開朗基羅畫的亞當全身都是肌肉,但只是一個青年人,在思想上還不成熟,需要上帝的啟發,所以,米開朗基羅的解讀是,亞當很有才華,他犯錯的原因是智慧還不夠,心智年齡還不成熟,需要像哲學家一樣的上帝來啟發他。
米開朗基羅的思想,更接近保羅神學,更理性、更有啟發性。繪畫傳達給人的世界比文字直接,因此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影響到平民百姓與知識分子的思想。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