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權力分立

The Best of  Handel
徐弘毅2015.11.12.
關於國家構造的法律,稱為憲法。國家有憲法,是近代的事,通常是人民的革命,推翻專制獨裁政權所成立的新社會所制定。現代國家的憲法,幾乎都採三權分立的原則,把國家的行政機關分為行政、立法與司法三部分,各自運作、卻彼此監督或制衡。近代的三權分立的理論主要由洛克孟德斯鳩所創立。
孟德斯鳩認為,行政、立法與司法分三部分開行使,是為保障國民的自由權利。其實這思想來源,在古典希臘哲學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學者也討論過;羅馬共和制的前期,執政官西塞羅也討論過。孟德斯鳩在其著作《法的精神》表示,國家與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其權力來源分為三權,基本原則:
1.        權力的區分A官員有權成立暫行或永久的法律,並對現行的法律加以改正或廢止;B官員有權進行和談或戰爭,派遣或接受大使,維持治安與戰備;C官員有權刑罰罪犯,或對民事訴訟進行裁判。
2.        權能的分立,個別機關要嚴格遵守權限;權力機關中要維持人的分離及兼職的分離。
3.        權力制衡,以權力制衡權力,避免濫權。
1788年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16條明文:一個社會如果其權利的保障未能獲得保證,而且權力的分立也未能得到確立,就根本不存在憲法。
夏爾··塞孔達,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年)是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與伏爾泰、盧梭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
1728年旅訪奧、匈、意、德、荷、英等國作學術旅行,實地考察其社會政治制度和其他情況。返國後專門從事著述,曾被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1748年以27年的光陰出版《論法的精神》,全面分析了三權分立的原則。伏爾泰誇讚這本篇幅巨大包羅萬象的著作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孟德斯鳩雖為貴族,他卻是法國首位公開批評封建統治的思想家,他突破「君權神授」的觀點。認為人民應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認為決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內容是每個國家至關重要的。保證法治的手段是「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三者相互制約、權力均衡。
「三權分立說」對於1787年的《美國憲法》、1791-1795年的《法國憲法》和1792年的《普魯士法典》的制定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完全否定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三個基石:教會、國會和貴族。
他以專制政體為三種基本的政府形態之一,使得專制政體成為18世紀政治思想中的一個核心主題。他也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個將中國劃入「專制政體」的。他的這個說法強烈影響了西方對中國的印象,一針見血地總結中國政治制度的細節和特點,以「專制」二字描述。
《法的精神》第四~十章討論教育制度、刑法、禁止奢侈法、婦女地位,每種政體形式固有的腐敗,及各種政體相應的軍事組織形式等。第十一、十二章,論述了政治自由和政體自由。第十三章討論賦稅政策。第十四~十七章,討論氣候對政府和工業的影響,及氣候與奴隸制和政治自由的關係。
法律應該同已建立或將建立政體的性質和原則有關係;法律應該和國家的自然狀態有關係;和寒、熱、溫的氣候有關係;和土地的質量、形勢與面積有關係;和農、獵、牧各種人民的生活方式有關係。法律應該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關係;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財富、人口、貿易、風俗、習慣相適應。
最後,法律和法律之間也有關係,法律和其淵源、和立法者的目的、和作為法律建立基礎的事物秩序也有關係。
孟德斯鳩:
1.        專制政治的原理就是恐怖
2.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
3.        獨裁政治權勢者的專制,對於民眾福祉的危險性,比不上民主政治人民的冷漠
4.        真正的自由祇能是法律下的自由。
5.        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有濫用權力為自己謀求私利的傾向;任何專制的國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極力降低國民的心智。
6.        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7.        一般人讚許的往往是平庸人。對於平庸人,人們很樂於濟助;對於有才智的人,人們以有所剝奪為快。後者成為忌妒的對象,人們對他毫不原諒。
8.        衡量一個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作些什麼。
9.        變壞的絕不是新生的一代,只有在年長的人已經腐化之後,他們才會敗壞下去。
10.     平平庸庸最安全
11.     大自然者既然在人間造成不同程度的強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鬥爭,使弱者不亞於強者
12.     政治是一把磨鈍了的挫刀,他挫著挫著,慢慢地達到它的目的。
13.     權力應該被用來限制權力
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德國作曲家,與 J.S.巴哈同年出生,是巴洛克時期並列的兩位偉大音樂家,也是十八世紀的歐洲樂壇最偉大的兩位風琴演奏家。 韓德爾的父親以理髮為業,原本希望韓德爾修習法律,但韓德爾自小喜好愛音樂,7歲時便能演奏風琴。
郡公爵對韓德爾十分賞識,並勸服他的父親准許他學習音樂。在三年內,韓德爾便學會風琴、小提琴、古鍵琴和單簧管,還跟隨風琴師 Zachau學習對位法及作曲,所以11歲時便能寫作教會音樂和奏鳴曲。12歲便取得了風琴師資格。
1702年,韓德爾便被聘為教堂的風琴師,一年後前往漢堡,加入樂團成為小提琴手,使他由德國對位的傳統進入多采多姿的歌劇世界。在那時,韓德爾便開始寫作神劇和歌劇,但韓德爾深知自己的歌曲在旋律方面有很大的弱點,所以後來,韓德爾到義大利各地遊歷。在義大利結識了一些義大利音樂家,對歌劇認識更大為增加,對他在樂曲旋律的寫作方面幫助很大,韓德爾便寫下了歌劇、教會樂和許多室內清唱劇。
1712韓德爾定居倫敦,並在英國大力推廣義大利式歌劇。另外,他自此在英國生活了四十幾年,因此對英國的民間音樂亦有深厚的認識,他的作品也受到英國音樂的影響,流露出簡潔、樸實的特質。
韓德爾曾經寫了46部歌劇,具有意大利風格。後來又潛心寫作神劇,共寫下了32部作品。韓德爾的神劇也具有歌劇特色,以聖經故事作為題材,配合了旋律優美的合唱歌曲。其中《彌賽亞》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
韓德爾還寫下了不少管弦樂曲、協奏曲、奏鳴曲和古鍵琴組曲等。管弦樂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是《皇家煙火音樂》《水上音樂》 組曲。
George Frideric Handel -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 -1776) 18世紀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大衛·休謨在他的心理學作品中也給哲學和心理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11歲進愛丁堡大學。1729年起專攻哲學 1732年剛滿21歲就開始撰寫他的主要哲學著作《人性論》。1748年出使維也納和都靈。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
蘇格蘭,休謨出生在愛丁堡一個優越的長老會家庭,在童年時代就接受了卡爾文教的神學觀點。他看上去很木訥,不過,12歲就進了愛丁堡大學。在15歲的時候,他已經就在熱切地閱讀他那個時代的哲學著作,而到18歲的時候,他已經就成了卡爾文主義的叛教者。
休謨只繼承了很少的遺產。他因此而攻讀法律,後來差點精神失常。他23歲時,去法國謀生計。他在耶穌會的圖書室。僅在兩年時間內,他就完成了他的兩捲本《人類天性論:實驗(牛頓)推理法引入道德主題的嘗試》(1738 年),在這部著作裡,他第一次引入了自己的心理學。
他當了一陣子輔導教師,然後成了詹姆斯·聖克萊將軍的私人秘書。他成熟年代創作的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和宗教著作給他帶來了的名聲,而且得到伏爾泰和狄德羅的稱贊。他在倫敦的家,亞當·史密斯和其他一些自由主義思想家大家一起高談闊論,無話不說。
他努力建立了一個人類激情和我們對激情的看法的理論,作為一位徹底的經驗主義者,他認為,思維完全是感覺構成的:我總是會不小心跌落在這個或那個特殊的感覺上面,或冷或熱,或明或暗,或愛或恨,或痛苦,或快樂……我斗膽妄言,全體的人類也莫不如此,他們也不過是不同感覺而已。
一些聯想所產生的東西,通過這些東西,思維被從一種思想傳遞至另一種思想;這些東西就是,在時間空間上的相似性、連續性以及因和果。休謨確信他自己已經找到了思維的基本科學法則,因果關係只不過是思維的習慣,我們沒有也不能以基本的感官感覺來體驗或者感知到它;在心理學成為科學的途中,它一直都在努力地發現精神的因果法則。
休謨給自己提出任務:應用實驗推理的方法,直接剖析人性本身,以便建立一個精神哲學的體系。在哲學上,他首倡不可知論對感覺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懷疑態度,對外部世界的客觀規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態度。他認為,感性知覺是認識的唯一對象,人們不可能超出知覺去解決知覺的來源問題。在倫理觀上,主張功利主義,認為快樂和利益是一致的。
他是18世紀貨幣數量論的代表,反對重商主義。他關於國際貿易的學說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有很大的影響。他的社會歷史觀點,以人性論為基礎,把對財富、享樂和權力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人性是一致的和不變的;歷史的作用就在於發現有關人性的普遍原理,提供經驗教訓
所著《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是一部政治史,他是把歷史研究範圍擴大到社會和文明方面。休謨政治思想保守,反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他歌頌光榮革命,使英國人得以享受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完備的自由制度。
大衛·休謨:
1.        理性是,而且應當是熱情的奴隸,除了為熱情服務之外,它無法擔當任何其它工作。 
2.        惡意是一種無緣無故產生的傷害他人的慾望,目的是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3.        人們普遍承認,在各國各代人類的行動都有很大的一律性,而且人性的原則和作用乃是沒有變化的。
4.        習俗是最好的主人。
5.        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6.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
7.        理智傳達真和偽的知識,趣味產生美與醜的及善與惡的情感。
8.        遇到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機會 ,我是最願意抓住這個機會的,我認為這樣一種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確無誤的判斷還要光榮。
9.        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
10.     時代的精神影響一切藝術和學問,人們的心智一旦從怠情中喚醒,激發出力量,就會指向生活的各個方面,促進各種藝術和科學。 
11.     人們從愚昧無知中走出來,享用到作為有理性的人的應有權利,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行動,去開拓他們心靈上的愉快情感,就像他們開拓物質上的幸福生活一樣。
12.     能力永遠和它的發揮有關,不論這種發揮是現實的或是很可能會實現的。
13.     當我們專注地研究人類生活的空虛,並考慮榮華富貴空幻無常時,也許我們正在阿諛逢迎自己懶惰的天性。
14.     順境使我們的精力閒散無用,使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礙卻喚醒這種力量而加以運用。
15.     恨也罷,愛也罷,思想、感覺、觀察也罷,無非都是在領悟。
16.     人的習慣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顯著的變化,這或許是由於政府的劇烈變化,或許是由於新人群的匯入,或許是由於一切人類事物都具有的那種變化無常。
17.     習慣,是人生偉大的指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