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史記-管晏列傳(上)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Persis (Overture) de James L. Hosay

管仲,名夷吾,是穎上人(今安徽穎上縣)。管仲年輕的時候跟鮑叔牙是朋友,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家裡貧困,常常佔鮑叔牙的便宜;鮑叔牙始終待他很好,不會因為被佔一點小便宜而有怨言。
後來,鮑叔牙成為齊國的公子小白的幕僚,管仲擔任公子的幕僚,公子糾在政爭中被殺死,管仲也成了政治犯坐牢。鮑叔牙於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獲得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因此稱霸國際,多次召集諸侯開會,使得天下得以安定,這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經商,分配利潤的時候常常給自己多一點,鮑叔牙知道了,並不認為我貪財,總是體諒我家裡貧困。我以前幫鮑叔牙做事結果搞砸,害他賠本變得更窮,鮑叔牙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外在環境情況有時好、有時不好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罷免官職,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時運不濟。我曾經三次參加作戰,三次失敗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是膽小的人,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需要奉養
公子糾爭奪權位失敗了,召忽為他自殺,我在牢裡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是不知羞恥的人,他知道我認為對一個人忠誠只是一種小鼻子小眼睛的品德,我認為真正丟臉的是沒有做出揚名天下的政績。生我的是父母,但瞭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鮑叔牙推薦管仲之後,擔任管仲的手下,以部屬的身份接受管仲的帶領。鮑叔牙的子孫世代在齊國任官,連續十幾代都有封地,常常是有名的部長。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才能,卻稱讚鮑叔牙能夠分辨人才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
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擔任齊國的行政院長後,齊國土地小,但是他善加利用齊國鄰近海邊可以擴大商業腹地這個有利條件,發展商業貿易,流通貨物累積財富,讓國家富有,國防軍隊堅強,施政順應民意
管仲說:「百姓的倉庫充實了,才會知道周朝憲法的精神價值;老百姓的衣食豐足了,才會知道要做出有榮譽的行為,避免丟臉的行為。最高領導人的言行,絕對遵守經典要求的一切道德標準,父、母、兄、弟、妻、子的言行才能牢牢地堅守大師的道理,沒有偏離。
如果政府施政沒有落實憲法精神、社會正義,政府機關不清廉,沒有經常反省做了哪些羞恥的事,國家就會滅亡。
國家頒佈的政令,要像流水的源頭,滿足人民的需要。」國家政策依據下層社會的生活需要制訂,就容易推行百姓希望的政策,就順應民意推出服務百姓;百姓反對的政策,就順應民意廢除它。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
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
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沬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管理政事,善於將本來會帶來禍患的事轉為獲得福氣的來源,將本來是失敗的事情轉變為成功的關鍵。他非常注意事情的輕重緩急衡量利害得失
有一次,齊桓公氣自己過去的寵妾蔡姬改嫁,情緒失控的要攻打蔡國(根本不是為了什麼社會正義),但是管仲卻利用這個機會轉而討伐楚國,責備楚國沒有向周天子進貢包茅(捍衛周朝的憲法)。
又有一次,齊桓公發兵教訓攻擊燕國的山戎(一副野心勃勃,準備控制燕國、取代周天子的樣子),管仲趕緊在這個時候命令燕國重新實行周朝伐燕的始祖召康公的政策(顯示出尊崇周天子的地位)。
齊國與魯國的領袖在柯(山東東阿縣)召開高峰會議,齊桓公想要不守信用,背叛之前在魯國武士曹沫用匕首挾持下簽訂的盟約退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但是管仲勸他實踐諾言,歸還土地,讓齊桓公成為守信用的人,諸侯因此接受齊國的領導。因此有一句話說:「認識到『有付出,將來才能有收穫』,就是治理政事的精髓。」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