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蘇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執政時期,領導團隊愛護人民深切,時時刻刻擔憂人民的困難無法解決,對待人民完全按照優秀領導人的管理學,以長輩呵護晚輩的態度做事。
BEETHOVEN - Symphony no.8 - Leonard Bernstein 1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優秀的領導人看到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隨即獎賞他,接著又做詩歌讚美他,很開心他開啟行善的風氣,勉勵他堅持到底。優秀的領導人看到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隨即處罰他,接著又帶著難過的心情懲戒他,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他改正以前的錯誤,重新做人。
故其吁俞之聲, 歡忻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這些偉大的領導人對各種社會現象的驚訝或認同,喜悅或哀傷的心情,都記載在《尚書》的虞、夏、商、周書上。
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知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
成王、康王死後,穆王即位,周朝團隊的治理能力就開始衰落,但是穆王還是懂得任命呂侯,呂侯就是告訴穆王必須審慎用刑的人。穆王執政時期說的話,憂慮而不哀傷,威嚴而不憤怒,慈愛而又果斷,同情地表現出一種哀憐無罪者的感情,所以孔子還是肯定他。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謹刑也。」
書傳上說:「不太確定到底該不該獎賞時,不如就先獎賞,這是為了要普及地施加恩惠給大眾;不太確定該不該懲罰時,不如先免除懲罰,這是為了要審慎刑罰。」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堯執政時期,皋陶擔任司法官,要處決已經判死刑確定的人。皋陶多次說要殺死刑犯,堯多次下令:「寬恕死刑犯。」因此天下人都畏懼皋陶執法嚴厲,而喜歡堯量刑寬大。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四岳說:「鯀是人才,可以起用。」堯說:「不行,鯀違抗命令,敗壞他的族群。」後來堯又說:「讓鯀試試看。」為什麼堯不聽從皋陶殺人的主張,而同意四岳起用鯀的建議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聖人的用意了。
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
《書經》上說:「罪行輕重不容易確定時,量刑從輕(堯反對皋陶執行死刑的原因);功勞大小難以確定時,論功從厚(堯起用鯀的原因)。與其冒著可能殺掉無罪的人的風險,不如犯下不依法行政的錯誤而不殺他。」唉呀!這句話真是說到重點了。
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
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如果情況是可以獎賞,也可以不獎賞,可是卻決定去獎賞,那就是過於寬厚;如果情況是可以懲罰,也可以不懲罰,可是卻決定去懲罰,那就是超出公平正義的標準
領導人獎賞太過寬厚還算是優秀的領導人;領導人懲罰不符合公平正義,就會變成殘忍的獨裁者。所以獎賞太寬厚還可以,但是懲罰卻絕對不能違反公平正義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
古時候,獎賞不用酬庸官爵和俸祿的方式,刑罰不用刀鋸這些刑具。酬庸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官爵和俸祿,這樣獎勵制度,只有得到官爵和俸祿的人有意義,而一般人沒有受封官位和俸祿,根本感受不到任何鼓勵。
刑罰用刀鋸等刑具,司法的威嚴,只有受到刀鋸折磨的人才會感受到,一般人沒有刀鋸刑罰,根本不知道司法的威信。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
古代偉大的領導人知道,這世界應該要獎賞的善事多得不得了,根本獎賞不完,酬庸官爵和俸祿也不足以對社會起鼓勵的作用;又知道這世界的壞事非常多,處罰不完的,刀子和鋸子這些刑具也不足以實現制裁的作用
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所以,不管獎賞還是懲罰,凡是不能確定的時候,就寬厚來處理,優秀領導人用長輩教育提攜晚輩的道理(以身作則)來對待天下人,使天下人互相帶領奉行「長輩教育提攜晚輩」的道理。這樣領導人就做到古人所說的:管理忠於道理,領導人的修養智慧深厚,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詩曰:「君子如祉, 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哉?制其喜怒,而不失乎仁而已矣。
《詩經》上說:「領導人的施政如果接受專業人士的建議,禍患動亂就會迅速停止;領導人如果聽到沒有知識水準的人的饞言就發怒,亂子也會很快彌平停止。」優秀領導人平息變亂,哪有什麼秘方?他只是做到喜怒哀樂都不違背寬厚的原則罷了。
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春秋》這部書的原則是:制訂法律制度時要追求完善嚴謹,有人觸犯法令須受懲罰時,判決要從寬認定。根據《春秋》褒貶原則來制訂賞罰的標準,也是管理忠於道理,領導人的修養智慧深厚,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