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柔弱勝剛強

老子啟迪35
第三十六章 
Hungarian March (Berlioz) - Karajan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想要歸納分析「智慧、真理」,必須也要擴大收集「智慧、真理」;越是想要攻擊「智慧、真理」的弱點,結果會讓它更加強固。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想要拋棄的「智慧、真理」,結果它卻會益加興旺起來;想要獲得爭取「智慧、真理」,就必須先付出相當的代價。以上都是「智慧、真理」的特徵。
柔弱勝剛強。
想要獲得「智慧、真理」,必須個性溫柔、謙卑,自以為軟弱無助、不足;驕傲自大又強勢的人,是得不到「智慧、真理」的。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魚類不會脫離深水,國家的機密不會隨便給人瞭解。(想獲得智慧的人,不會脫離『保持溫柔、謙卑的個性』;寶貴的「智慧、真理」,不會輕易給普通人學去。)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視之不足見

老子啟迪34
第三十五章 
Jubilee Festival March - Johann Strauss Jr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如果掌控了「智慧、真理」,天下的人遲早都會投效;如果大家都主動去學習「智慧真理」卻不以此互相傷害,那社會就太平了。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音樂與美食,可以令人停下腳步;而「智慧、真理」卻是一旦說清楚講明白,則令人感到平淡無味(令人不感興趣)。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智慧、真理」,要觀察它卻觀察不完,要聽它卻聽不完,要應用它卻可以應用不完。

堯舜既沒 聖人之道衰

孟子啟迪81
滕文公章句下  
Bach - Concerto for 4 Pianos BWV 106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_pbxdfwi7Y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
等到唐堯、虞舜時代結束之後,偉大領袖的言行標準就逐漸消失了;殘暴的國君不斷出現,圈地拆民宅做為宮廷、水池、花園,讓百姓失去住宅,失去田園、食物與衣物。
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政客各種沒良心的說詞不斷出現,導致更多權貴的豪宅、水池、花園、狩獵場出現,供打獵的禽獸佔據原本百姓的土地。到了商紂時期,社會更是到處大亂。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那時周公姬旦輔佐周武王,討伐商朝紂王與助紂為虐的奄國,經過三年,才平定,驅趕紂王寵臣飛廉到海邊判死刑。消除商紂的50幾個蕃屬國,驅趕各種野獸到偏遠地區,社會各界因此快樂。
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書經上說,提出光明的願景,這是周文王創業的智慧;繼承智慧而有執行力,這是周武王的偉大之處。這歷史紀錄可以給後代啟發智慧,讓後世的人彌補缺失。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後來的時代,社會又逐漸墮落,制度與學術跟不上時代而沒落;奇怪自私的說法與暴力不斷出現,官員殺國君的事情發生,兒子屠殺父親的事也出現。
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夫子深感文化墮落的恐懼,開始依據魯國的歷史事件,提出批評,稱之為「春秋」。春秋所記載的事,都是一國的領袖應該瞭解的事。
所以孔夫子說,以後的人要瞭解我的智慧,要從「春秋」這本書開始;要找出我的缺點或界限,也要從「春秋」這本書開始。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老子啟迪33
第三十四章   
Meyerbeer - Le Prophète - Coronation March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智慧真理一旦流行時,對時代的人事物都有強大的影響力,可左右局勢。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所有的事物一旦依據某領域的「智慧真理」來應用,那領域就可以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新事物;雖然有人會因此功成名就,但是根本的「智慧真理」卻常常被大眾所忽略。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智慧真理」成就社會文明的一切,卻常常不被重視,不會成為主角;人類應該學習「智慧真理」的特性,沒有出名的欲望,願意委曲求全繼續花更多時間磨練自己。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事萬物的發展,必然都會回歸到專業與「智慧真理」的理論架構,「智慧真理」卻不爭權奪利,因此「智慧真理」才能更加發展、具有社會地位。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因此具備頂尖專業素養與「智慧真理」的人,都不會去爭權奪利,所以他的成就會更加的發展。
李鈞震:
1.     一個歌星(或政客……)如果「一曲成名」,然後就忙著曝光、增加知名度、作秀賺錢,那他的成就很快就會花完,然後演藝生命就會結束。
2.     為什麼?一、因為在不斷作秀的過程,他提昇自己實力的時間都被剝奪,最後就江郎才盡、油盡燈枯。
3.     二、爆紅之後,粉絲突然變多,產生強大的群眾心理壓力,因此容易患得患失、情緒不穩定,判斷力失準,因此經常失常失控。
4.     三、爆紅之後,身邊的鯊魚群會突然變多,人多嘴雜,正確的發展路途會被扭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啟迪32
第三十三章 
Josef Franz Wagner - Unter dem Doppeladler Marsch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可以清楚透徹的瞭解各種人性、社群結構,這是大智慧;能夠清楚瞭解自己品德、體能與能力上的各種優點、缺點,這是大聰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打敗別人,需要強大的力量;但是能夠戰勝自己的缺點的人,才是真正剛強的人。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瞭解自己的優點、長處、優勢的人,容易致富;能努力不懈去克服困難的人,具有崇高的品德志氣。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做任何事都先打穩基礎的人,事業可以做得長久;人人都會死亡,但真正長壽的人,他具有影響久遠的「智慧、道理、真理」。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公都子: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孟子啟迪79

滕文公章句下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SHKELZEN DOLI, violin - C. Franck: 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in A maj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opaH1cKMw


公都子對孟老師說:「外面的人都說,孟老師非常好辯,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老師說:「我怎麼會喜歡辯論啊,我實在是不得已啊!人類有歷史以來,已經很久了,社會還是一會兒安定,一會兒混亂。
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唐堯時代,海水倒灌,洪水氾濫淹沒許多國家,導致大爬蟲、蛇……等佔據人類住所,人民缺乏固定住所。在低處生活的人就在樹上結巢,在高處生活的人,就在山壁上挖一排排的洞窟。尚書上舜說,『上天拿洪水來警告我』,所謂『洚水』就是大暴雨造成的洪水。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後來舜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就掘開了壅塞,引導水流注入大海,驅趕蛇類爬蟲回到荒野;大水就可以平穩在地面上流動,這就是現在的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洪水凶險既然遠離,害人的鳥獸也出去,然後人民才有辦法在平地上安居。」
參考資料: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道常無名

老子啟迪31
第三十二章  
Smetana: "The Moldau"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真正「智慧、理性」的事,通常一開始都是不太被推崇,很樸實,雖然比較不受注意,但是世界上沒有人不深受其影響。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權貴階級如果能遵守「智慧、理性」的道理或學術,那萬事萬物自然都容易被管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時間或季節,如果與地理環境相配合時,就會下雨,百姓不必搖旗吶喊,自然會普降甘霖。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萬物的發展有其理性、道理與界限,這些事情會逐漸被大眾所瞭解,然後成為大眾的共識,因此大家也應該要瞭解凡事都有界限,凡事都要適可而止,才不會產生危險。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普遍地存在於「理性與道理」當中,就像山川溪水最終都會入注於大江、大海一樣。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啟迪78
滕文公章句下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
公孫丑問孟老師說,老師不肯去見諸侯,是什麼道理呢?
孟老師回答說,古時候的人如果不在這一國做官,就不去見這一國的國君;從前段干木要翻牆去躲避來訪的魏文侯,泄柳要關起大門,不讓魯公進去,這兩個人都做得有點過份了。國君如此急迫求見,是可以會見的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陽貨想要孔夫子到他家裡見面,又怕不夠禮貌,依當時的禮法,部長送禮物給讀書人(高知識份子),讀書人沒有親自在家接受,就要到部長的家裡拜訪感謝。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因此陽貨派人去探聽,趁孔夫子不在家的時候,送孔夫子一隻蒸熟的乳豬;孔夫子也察看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他家訪感謝。當時候,如果陽貨先登門求見,孔夫子怎麼會不見他。
曾子曰:『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曾子曾經說過,聳著肩,裝出諂媚的笑容,比在夏天種田還要辛苦。
子路也曾經說過,志趣與人不合,卻要勉強去巴結、說話,看那種不自然的臉紅神色,到底這是為什麼?我實在不明白。
從前輩所說的話可以知道,優秀的專業經理人平日所在意的修養是什麼,也就可以知道了。

兵者 不祥之器

老子啟迪30
第三十一章 
Franz Schubert - Marche Militaire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殺人武器(或暴力),不是吉祥的東西,大家都怕它,所以有「智慧、理性」的人不會去沈溺其中。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屬陽,代表用光明正大的智謀處理事情;右,屬陰,代表用陰險、暗地的軍事戰爭處理事情。
優異的領袖凡事都重視用協調、談判…等光明的行政方式處理事情;喜歡動用軍事武器的人,則是因為他重視暴力、殺戮、戰爭。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武器、戰爭都是不安詳的事情,優異的領袖是不太運用的;除非不得已的情況,才勉強用一下。「治國」以讓百姓恬淡過生活為主。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作戰勝利了,也不需要得意或高興;因為作戰勝利而高興的人,他的本性是喜歡殺人的。喜歡殺戮的人,不可能會對世界或社會有所貢獻。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吉祥的事情,都會發生在使用光明正大的智謀處理事情;不幸、凶險的事情,都是因為殺戮、戰爭。古禮上,地位較低的人做行政管理;地位較高的人處理軍事問題,因為要更慎重的面對戰爭,要像面對喪禮一樣慎重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戰爭,必然死很多人,一定要以悲哀哭泣的心情來看待;戰勝了,也要用辦喪事的心情來處理後續的事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