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人人都是社會學者

現代與社1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Op. 37 in C minor. Evgeny Kissin
李鈞震1.12.2008
1.     「現代化的社會」需要具備充滿濃厚的「啟蒙氣氛」,人人追求知識、理想,並且深信歷史乃是一個進步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未來才有希望,在這樣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知性、創造性的樂趣。
2.     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是人人為了改善社會而努力,不是單為一己之私而生活。
3.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個人的素質提升,社會環境就會進步。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4.     一般學者將「後現代社會」定義為:1960年代晚期,所興起的社會制度與社會生活的「再組織」模式,這主要包括資訊科技、全球傳播媒體、文化多元主義、經濟無國界。
5.     社會學理論發展的目的,在於以某種思考邏輯去理解這個世界,產生了對世界的新發現,或是對以往看法的修正。理論,是用來作為社會改革、進步的計畫。
6.     研究觀察社會現象的基本能力是「理性」,它意味著嚴謹和有條理的質疑,有嚴密思考的邏輯,去推測事件的因果關係與背景
7.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地了解自己的社會的真實狀態,以理性的態度去解釋社會發生的現象,去歸納分析,針對真實的問題,務實地研究改進對策,而擬定出改革計畫,檢討成敗。至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家庭以及鄰里,富有活力,充滿啟蒙氣氛。
8.     如果月薪十萬與月薪三萬的人,日常生活開銷是二萬五千元,他們都有餘力進修,接受藝術、文化、體育的訓練,那麼兩者的生活品質是接近的,社會貧富差距的壓力是減輕的,兩者未來的前途也是相當的。如果月薪十萬的人願意經常性的捐款給社會福利團體,那社會的族群壓力,貧富差距壓力,將大幅減輕,社會衝突、犯罪率也會降低。所以,過「簡樸的生活」是社會經濟學者與政府應該大力提倡的。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