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見義不為 無勇也

論語為政5
BBC Proms 2010 - Bach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李鈞震1.20.2008
孔大師講了許多例子,說明了不同的人各有各自應有的修養、知識與責任
同學們就一起問孔大師說:「大師,你這麼厲害,怎麼不去從政?」孔大師說:「書經上有說:『人要懂得孝,要孝敬長輩、聖人,照顧提拔弟兄姊妹』。所以,能把自己的生活環境管理得很好,這就是政治、這就是管理,並不一定要去當政治人物啊!
孔大師接著又說:「無論任何人,都應該有信用,人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前途,不管做什麼工作,都不會有政績,就好像不管是大車子或是小車子,沒有引擎絕對不可能走得動。」
子張就問孔大師:「人有沒有信用,哪有辦法知道,過了十代,還會有人知道嗎?
孔大師說:「殷商的文化,可以檢驗出夏朝的法律制度、社會規範,從中可以知道夏朝的領導者有多少政績?有多少缺失?周朝的文化,可以檢驗出殷商的法律制度、社會規範的好壞,也可以知道殷商領導者的政績和失敗的地方,周朝以後的時代,就可以檢驗周朝的各種制度,以及領導人政績的失敗之處,甚至百代以後也有人會清楚地分辨」。所以,領導人有沒有政績,很容易分辨。
孔大師又接著說,「最好笑的是有人,變不出政績,跑去人家家裡祭拜人家的祖先,這樣子來諂媚別人、討好別人;實際上,他見到很多社會不正義的事情都不做,沒有一點道德勇氣。」
不知道孔大師在影射哪一位政治人物?但是顯然,孔大師這樣一講,所有年輕學者都知道那是指誰。
【原文】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解釋】
(1)惟」孝:思念。思考前輩、聖人的言行。
(2)施「於」有政:代名詞,指弟兄姊妹,泛指生活周遭的人。施於有政,好好地管理生活周遭的人。
(3)人而無信:人如果沒有信用。
(4)不知其「可」也:能夠。不知道他能夠做什麼?意思是他什麼政績也做不出來。
(5)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指馬車上用來駕馭的橫木,類似於現在的駕駛盤。古代如果沒有「輗」、「軏」馬車連動也不會動,所以,譬喻成引擎更符合它的功能性。
(6)十世可知:人有沒有信用,過了十代,還會有人知道嗎?
(7)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殷商的文化來自於夏朝,所以,可以從殷商的法律制度、社會規範,推測出夏朝領導人有沒有政績。
(8)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周朝的文化來自於殷商,所以,可以從周朝的法律制度、社會規範,推測出殷商領導人有沒有政績。
(9)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繼,繼承。周朝以後的領導人,也是繼承周朝文化來制定法律制度、社會規範,所以,同樣可以從制度與社會面去推測前一個領導人有沒有政績;用這個邏輯去想,就算過了一百年,也是可以檢驗清楚政治領導人到底有沒有守信用?有沒有政績?
(10)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死去的祖先。跑去人家家裡祭拜人家的祖先,這樣子來諂媚別人、討好別人
(11)見義不為,無勇也:見到很多社會不正義的事情都不做,沒有一點道德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