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4
Air
on the G String J. S. Bach, original instruments
李鈞震1.15.2008
孔大師的學生們,在討論大師上課所講有關「學問」的內容,年輕學者有子,繼續推測解釋孔大師是如何成為一個「政治觀察家」。
有子說:「政治人物說話要有信用、能兌現,這樣社會才有正義可言,他說的話是可以被反覆檢驗的;政治人物要尊重每一個人,要遵守憲法、社會規範,做到這樣子才能夠遠離恥辱;做每件事情的動機,都包含了改善、改革。這樣三點全部都做到,才能夠成為政治上的典範。」
子貢說:「曾經聽孔大師說過,一個領導人不求名利,不求美食,不住豪宅,辦事有效率,謹慎說話,一切的言行符合聖賢大師的『道理』,這樣也叫作『好學』。」
同學們的討論結束,子貢就去找孔大師喝下午茶。
子貢說:「一個人如果貧窮,但是對『權貴』不諂媚;一個人如果變成權貴,卻不驕傲,這樣人品怎麼樣?」
孔大師說:「還不錯,但是如果一個人貧窮時,卻非常熱情地追求學問、道理;一個人如果變成了權貴,卻非常努力維護憲政、社會規範,這樣更好。」
子貢說:「老師所說的境界,就像詩經所說『求學,好像切磋、琢磨玉石』,可以這樣來比喻嗎?」
孔大師說:「你真的可以跟我談詩、談生活的藝術,看到一個社會狀況,就知道它的思想根源。」
孔大師最後表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怕人家不認識你,不了解你,知名度不夠;要常常擔心,想『我對所有的人,對所有的人性,可能還不夠了解』」。
【原文】
有子曰:「信近於義(1),言可復(2)也。恭近於禮(3),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4),亦可宗(5)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6),居無求安(7),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8)焉,可謂好學也已。」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9),富而好禮(10)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解釋】
(1)信近於「義」:社會正義
(2)言可復:可以反覆檢驗
(3)恭近於「禮」:社會規範、憲法精神,是最基本的『禮』;也包括各學科基本原則,例如,老師的言行遵守教育學言教、身教的原理。
(4)「因」不失其「親」:因,動機。親,就是「新」,革新、改革。
(5)亦可「宗」:可以效法的典範。
(6)食無求飽:吃飯不講求奢華。
(7)居無求安:居住不求豪宅。
(8)「就」有道而「正」:就,遵循。正,矯正、調整。一切的言行遵循符合聖賢大師的道理,用大師的道理來要求自己。
(9)貧而「樂道」:喜歡追求學問。
(10)富而「好禮」:努力維護憲政、社會規範、各學科基本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