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達爾文1809

The Best of Franz Schubert
徐弘毅2015.12.14.
薩繆爾·摩爾斯1791 -1872年),美國發明家,摩斯電碼的創立者。薩繆爾·摩爾斯到耶魯學院修讀宗教哲學、數學及有關馬匹的科學。當時他曾經出席本傑明·西利曼及Jeremiah Day有關電的課堂;他在1810年畢業。經過在歐洲的一段短暫藝術研究之旅後,薩繆爾·摩爾斯在返回時的船上,沉醉於電報機的想法。
五年之後,也就是1837年,他進入了實際驗證階段,用電線將信號傳送了1700英尺遠。到1844年,他成功地用摩爾斯電碼,在華盛頓特區和巴爾的摩之間進行了信號發送。他的發明大大改變人類的通訊速度,對新聞傳播、國防武力等等都造成革命性的改變。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年)達爾文早期以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 ,經過長時間的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達爾文的理論成為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在科學上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釋,是現今生物學的基石 
在愛丁堡大學研讀醫學期間,達爾文對自然史逐漸產生興趣。他後來又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舅舅喬賽亞告訴他:「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像,哥白尼、布魯諾、牛頓,都研習過神學,而且擔任過神職。」再加上父命不可違的訓示下,他只好耐住性子在劍橋的基督學院學習「聖經」上的真理。
但是「聖經」上所說的那些奇蹟,讓他產生懷疑;而他所敬仰的科學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在神學院裡還是受到不公平的毀謗,這些事情都讓達爾文的內心感到「神學和科學的衝突」,於是他只好寄情於自然科學書籍,和野外採集標本的活動,特別是甲蟲標本的蒐集。
在劍橋大學裡,達爾文認識了影響他一輩子的韓斯洛教授,他博學多聞,對於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礦物學都有深刻的研究,在教授的家裡,每週有一個學術性的聚會,在聚會中達爾文不僅學習到博物學的知識、也結識了天文學家、動物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透過與這些人的思想的交流,達爾文逐漸建構起一套屬於他自己的廣博知識。
韓斯洛教授在1831年介紹達爾文參與「小獵犬號」的航行,擔任艦上的科學研究工作,這次的航行,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也改變了世界。達爾文在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成為一位地質學家,所出版的《 小獵犬號航行之旅 》,使其成為著名作家。 
這五年的海上行程,達爾文利用在船隻上的時候,撈起各種海中生物進行研究;靠岸時,則就近研究該地的地質、礦物、化石以及當地的動植物,並且將所採集到的做成標本。他由地質、礦石的判斷,知道地球的地層會變化;而地層裡的古生物化石,和許多現代的生物,有許多共同點,卻又不盡相同,這讓他開始懷疑《聖經》中所說的「生物是上帝所創造,物種是不變的」這種說法。
達爾文開始對物種轉變進行研究,並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選擇理論。由於這類思想在當時被視為異端,因此達爾文剛開始只對親近的朋友透露這些想法,並持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到了1858年,華萊士寄給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論的論文,促使達爾文決定與其共同發表這項理論。
1859年出版的 物種起源 ,使起源於共同祖先的演化,成為對自然界多樣性的一項重要科學解釋。 他也針對植物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書籍,在最後一本著作中,達爾文討論了蚯蚓對土壤的影響。
19世紀中期以前,「上帝創造了人和萬物,物種是不變的」,這是神學和科學上主流的理論,沒有人有足夠的證據和足夠勇氣去挑戰這種說法,一直到達爾文出現,「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理論改變了世界。
因為《物種起源》觸犯了上帝,聲討達爾文的聲浪在英國持續了將近20,並引起許多論戰,幸運的是,達爾文並沒有被絞死或關到鐵窗裡,而且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人們接受他的學說的盛況。衡量一個人的偉大,不是看他佔有多少的領土、不是看多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影響後世人類生活的程度
達爾文:
1.        我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2.        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會自信地斷言,科學永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3.        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和結論
4.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5.        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科學的愛好;思索問題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蒐集事實上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6.        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
7.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8.        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待詩意的感受能力
9.        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
10.     我一貫力求,思想不受束縛
11.     在鬥爭中求生存,適者以不惜犧牲他們的競爭對手為代價而贏得勝利,他們在使自身適應其環境中獲得最佳成功。
12.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3.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14.     愛情,到底是由什麼東西進化而來的? 我們不能妄下結論,還是先讓我去考察研究一番再說! 
15.     人類雖然擁有高貴的血統……但是仍然擺脫不了自己身體結構裡,不可磨滅的來自低等動物的印記
16.     文明,即是奴役。

約翰·史都華·彌爾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19世紀影響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邊沁後功利主義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約翰·史都華·彌爾也是著名功利主義哲學家傑姆斯·彌爾17731836)的長子,傑姆斯來自蘇格蘭的貧困家庭,苦學成功,視基督教為進步的最大障礙。1802年在倫敦以作家及編輯為業;傑姆斯對於心靈的觀點深受洛克之影響,認為心靈最初就如同一張白紙,而思想來自於感覺經驗的積累
約翰·史都華·彌爾從三歲就開始讀希臘文,八歲開始學拉丁文、代數、幾何,九歲遍讀希臘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階段結束時,他已經具備了比大學畢業生還要廣泛的知識。他認為人在成長的初期,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可以吸收和理解的數量遠超過常人所能想像,他表示自己經過這樣的訓練,一樣能夠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辨能力。
父親對彌爾的教育以功利主義當作倫理學的基底,源自於傑姆斯與邊沁的交情,事實上彌爾自己也與邊沁常有接觸,邊沁死後還負責整理他的著作。1823年進入東印度公司任職,此後便以公務生涯為職,直到東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散為止,這樣的公務生涯,使得他成年這段時間有大量的時間從事思想工作。
他的學習生涯,沒有玩伴、沒有嬉戲,只有書籍和父親的話語,這樣的生活在1826年出了問題,並且開始大幅修正原來的功利主義觀。他開始大量閱讀具有不同觀點人士的著作。
彌爾的妻子反對愛情,因為愛情奴役了女性;對基督教的反對,因為它造成了個人解放的障礙,形成了社會專制;對於社會主義的關注。這使得彌爾重新思索了公平正義的問題。彌爾晚年並且曾經擔任過一任的國會議員(1865-8),任內為改革法案與勞動階級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且極力參與政治與社會改革工作。
彌爾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甚廣,尤其是其名著《論自由》,更被譽為自由主義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與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一道,被視為報刊出版自由理論的經典文獻。這部著作的要義可以概括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其他人和社會都不得干涉;只有當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時,個人才應接受社會的強制性懲罰彌爾提出三條理由,具體有三種反對政府干涉的情況
1.        由個人管理,比政府管理在效率上更勝一籌。
2.        有一些事情,雖然表面上由個人管理未必比得上政府官員管理的效果好,但是仍適合由個人而非政府管理。
3.        不必要地增加政府的權力,會帶來極潛在的禍患
彌爾的個人自由觀念是建立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一功利主義原則之上的,但是這種功利主義原則必須是最廣義上的功利,即以人作為進步的存在者的永久利益為依據的功利。
彌爾:
1.        不涉及他人利害的行為,他人都無權加以干涉。
2.        人類之所以有理有權地可以個別地或者集體地,對其中人任何分子的行動進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為了自我防衛
3.        只有在社會當中的某個成員的行動,事實上,有可置信的可能或者已經造成對他人的危害,集體才有理由對其行動進行干涉,除此之外任何人和任何團體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均無權干涉。
4.        只有保證個人在其自由疆界內自由追求個人福利的狀況,才能夠保持世界的多樣性,以及提供給人們功利意義上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帶來的福利。
5.        讓人類按照他們自己認為好的方式生活,比強迫他們按別人認為好的方式生活,對人類更有益。
6.        對於極權主義國家或家長制的統治國家,這樣必然導致人的發育遲緩、思想狹隘和智力的萎縮
7.        社會的信息應該集中,而對人施以限制或控制的權力,則應該分散
8.        個人自由,是最高效保證知識增長的必要保證。
9.        為了保證真理為大眾所接受,保持一定的反面與錯誤意見也是必要的。
10.     一旦戰場上沒有敵手,教師和學者就會在他們的職位上沉睡。
11.     正是在與異議的辯駁於爭論過程當中,才能夠更有力和充分地讓真理脫穎而出。
12.     在政府的權力限制方面,應該不宜過量地將一般活動轉入政府,以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於政府。
13.     幸福,就是指快樂和免除痛苦;不幸,是指痛苦和喪失快樂。
14.     對於任何事物如果值得欲求,要麼是因為內在於事物之中的快樂,要麼是它們是增進快樂避免痛苦的手段。
15.     一個人的行動,應當在理智範圍內始終以增加所有人的最大幸福爲目標。
16.     知識和道德上的幸福,優於物質或肉體上的幸福。
17.     寧做不滿的人類,不做滿足的豬玀;寧做不滿的蘇格拉底,不做滿足的蠢人;如果蠢人或豬玀有相悖的觀點,那是因爲它們只看到問題中事關他們自己的那一面。
18.     擁護簡單幸福的人們,多是從未體驗過高級藝術,這不利於他們作出正確判斷。
19.     那些高尚的或哲學實踐者,比那些以自己快樂爲目標的人更有益於社會。問題關鍵不在於行爲者自己的最大幸福,而是全體幸福的最大值。
20.     受過教育的人,有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影響政府。
21.     如果整個人類,除一人之外,意見都一致,而只有那一個人持相反意見,人類也沒有理由不讓那個人說話。正如那個人一旦大權在握,也沒有理由不讓人類說話一樣。
22.     由於人類難免犯錯,自由討論才是最有可能發現新真理的途徑,而對任何探究的封殺和排斥,都會對人類造成損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
23.     只有通過爭辯,才能讓我們學會更好地表述和捍衛真理,並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沒有爭辯,或者不允許爭辯,只會讓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理變得不堪一擊。

徐弘毅:
1.     雖然言論自由非常重要,然而,並非所有的言論都有價值,無知錯誤的言論會導引出錯誤的行動,因此,不實的流言若沒有立即撲滅,會造成許多人傷亡、甚至族群毀滅。
2.     在達爾文的時代,當時英國的基督教權貴階級的言論都沒有價值,他們將社會大眾帶入迷信、不理智的黑暗世界,如果沒有達爾文提出演化論,糾正、對抗他們,英國與基督教就會逐漸走向滅亡。
3.     每個人都享有言論自由,不過,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的言論權範圍大小卻應當不一樣;權力越大的人,越應該要謹言慎行,弱勢族群則應該擁有最大的言論自由空間。
4.     一個人的發言如果更符合客觀真實、思考更縝密,他就理應獲得更大的發言權力。但是,誰來決定哪些言論有價值?哪些言論沒有價值?應當由自由市場來決定,也就是讓所有人充分地發言,讓多元的言論自由競爭,讓社會依據達爾文優勝劣敗的原理,淘汰掉沒有價值的言論,保留有價值的言論。
5.     真理、至理名言,是不可能被市場淘汰的
6.     獨裁專制的恐怖之處就是,由握有最高權力的人來決定誰的言論有價值、誰的言論沒有價值?每一個人的知識與經驗都是有限的,如果完全由握有最高權力的人來決定,那麼,一定會抹煞掉許多有價值的言論,因為多數人類的本性是,喜歡聽讓自己舒服的言論。
7.     讓權貴舒服的言論,一定是按照權貴慾望、利益、有限的知識與經驗所發表的言論,結果就是讓權貴階級的利益、慾望與無知不斷擴張,弱勢者的人權被迫害,社會愈來愈不公正。
8.     因此,民主社會的政治領袖有主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義務,讓各族群的意見領袖充分發表其想法,互相辯論、競爭;言論自由、多元,有時候看起來沒有效率、社會紛亂,但是,這樣的國家才有活力,國民才有獨立思考能力,彼此充分理解,學習同理心。所以,長期來看,言論自由的社會必然愈來愈進步。
9.     以台灣的經驗來說,李濤就是因為發表太多錯誤言論而被淘汰,這是藍軍選民、綠軍選民與中間選民共同做成的判斷;同樣地,馬英九、朱立倫因為過去經常說話不算話、說一套做一套,因此民調一直低落,社會大眾不再相信他們說的話;另一方面,蔡英文通過宇昌案考驗,加上她的學歷是真的,因此,社會大眾給她較大的信任感。
10. 有時候,先驅者的言論是正確的,只是尚未被社會接受,該怎麼辦呢?該如何判斷新的言論是否有價值呢?
11. 一、客觀真實:言論與行動愈符合客觀真實,就愈有價值。年輕人愈來愈不喜歡國民黨,這是因為國民黨一直想掩蓋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歷史事實,這點逐漸被社會大眾了解,一旦人們發現事實,就不會再相信過去詐騙他們的人,所以,揭發事實,比說謊更重要
12. 同樣地,佛光山星雲法師替馬英九背書清廉,這是說謊,國民黨的黨產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大貪污案件,貪污金額超過六千億,這是客觀真實;長期來看,星雲的派系將逐漸式微,而能夠分析清楚星雲哪裡說謊的言論,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
13. 二、學術理論:言論愈符合學術標準,就愈有價值。鄭南榕主張言論自由,符合新聞學的學術理論,因此,他的言論勝過全國的大學教授、新聞媒體與國民黨全部的官員,他的言論與人權應該受到特別的保護,免於受到國民黨政府官員與新聞媒體的迫害,但是當時的李登輝政府沒有做到這的一點,造成鄭南榕自殺,歷史會還他公道。
14. 同樣地,林冠華主張歷史教科書的課綱必須以台灣歷史為主體,這是符合歷史學學術的,所以,他的言論與人權應該受到特別的保護,免於受到沒有學術基礎的教育部長與校長的侵犯,但是,馬政府沒有做好這一點,造成林冠華壓力太大自殺,歷史也一定會還他公道。
15. 李鈞震讀書會在網路上剛誕生的時候,被各界追殺,國民黨的社群網站禁止登入、聯合報網站禁止申請部落格、李登輝台聯網站故意封鎖帳號、彭明敏的網站故意當機、自由時報部落格故意不改善版面,讓字面擁擠無法閱讀、詹宏志的PC Home網站也惡意拒絕版主登入,蕃薯藤部落格、新浪網經常掛掉,連谷歌與雅虎奇摩也箝制言論自由,故意不停地更換安全碼,要版主不斷地猜安全碼,無法登入。
16. 後來筆者寫一封信給多家網路媒體主管申訴,李鈞震讀書會完全依據社會學家哈伯馬斯與季登斯的理論建立,所收錄的皆是最有價值與真實的新聞資訊,所有的批判與發言都是為了消除社會上不正確的意見,結果只有谷歌給予清楚的回應,表示尊重並保障我們的言論,為什麼只有谷歌做對了?因為谷歌高層理解,判斷言論的價值,必須依據學術,不是依據個人感覺,也不能光依據民意。也因此,這10年來谷歌逐漸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17. 三、經典:論語聖經可蘭經或者許多已經被肯定的歷史人物的著作,都屬於經典,經典能夠流傳久遠,必定是因為其中有許多言論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們可用經典的內容去檢驗意見領袖的言行是否有價值。
18. 以中國共產黨來說,他們的經典就是馬克思主義,因此,習近平、胡錦濤等共黨權貴階級的言論有沒有價值,衡量的標準就是他們有沒有遵守馬克思主義?他們的言行有沒有符合馬克思的人生觀?完全沒有,因此可以判定他們的發言是墮落、無知的。因此,依據馬克思主義糾正共黨權貴階級的意見,則是非常有價值的。
19. 以國民黨來說,他們的經典就是論語與三民主義,因此,馬英九、朱立倫、郝柏村等人的言論有沒有價值?衡量的標準就是論語與三民主義,他們的言行只要違反論語與三民主義,就是垃圾;相反地,能夠證明他們言行不符合論語與三民主義的言論,則有非常高的價值。
20. 以民進黨來說,他們的訴求就是民主人權,因此,他們的經典就是世界人權宣言與民主政治史上所有大師的理論,因此,衡量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的標準就是,他們的言行與政策,有沒有符合世界人權宣言、盧梭、洛克、傑佛遜?如果沒有,他們就是無法實現民主人權的諾言,言論沒有價值。
21. 以學術與經典作為檢驗的標準,有時會更勝過片面的客觀事實,因為學術是經過嚴密思考、建立清楚因果關係的,經典是歷經時代考驗而留下來的真理。
22. 蔣經國時代,許多弱勢婦女被國民黨權貴階級強迫性朝貢,她們的家族拿著這些婦女未婚懷孕或者性朝貢的客觀事實,虐待她們,這樣做是正確的嗎?這是錯的,這些婦女是為了求生,養活他們的父母,真正的罪惡的來源是蔣經國獨裁統治,迫害人權。
23. 世界人權宣言的標準來看,蔣經國和國民黨權貴階級是真正的犯罪者,人民是無罪的;以盧梭的標準來看,蔣經國和國民黨權貴階級的權力來源,沒有獲得百姓的同意,沒有正當性,因此他們握有權力本身就是犯罪,那些沒有辦法行使權力的婦女,一點罪也沒有。
24. 以孫中山跟孔子的標準來看的話,蔣介石和蔣經國詐騙社會大眾要施行三民主義、論語,卻沒有實踐,這二個人是大騙子;而那些婦女既沒有違反三民主義去迫害他人的人權,也確實做到論語所要求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她們其實是實踐儒家文化的典範。
25. 聖經的標準來看,靈糧堂的牧師信仰觀錯誤,造成蔣經國良心被狗吃掉,那些弱勢的婦女是靈糧堂牧師和蔣經國罪惡的代罪羔羊;上帝憐恤弱勢者,並不認為那些弱勢婦女犯罪。相反地,靈糧堂牧師和蔣經國的罪惡很大,他們一生言行都沒有遵守登山寶訓,卻詐騙社會大眾他們是基督徒,客觀真實是與上帝為敵的一群魔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