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尼可羅·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 Best of Paganini
徐弘毅2015.12.4.
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年),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帕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敎他曼陀鈴,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開始作曲了,十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在他16歲時,他就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新出現在樂壇,他成為了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薩繆爾·芬利·布里斯·摩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年),美國發明家,摩斯電碼的創立者。摩斯,是美國「地理學之父」兼基督教公理會牧師迦地大·摩爾斯的長子。迦地大·摩爾斯是一個喀爾文主義的傳道者,也是一個美國聯邦黨的擁護者。他嚴格遵守清教徒安息日的傳統,也相信強大的中央政府以英語建立的聯盟。
他相信聯邦內的教育能夠把喀爾文主義的美德、道德及禱告灌輸給他的兒子。薩繆爾·摩爾斯進入耶魯學院修讀宗教哲學、數學及有關馬匹的科學。其間曾經修讀有關的課程。於1810年畢業。
薩繆爾·摩斯的繪畫風格很明顯的在他的繪畫《降落的朝聖者》(Landing of the Pilgrims)表現:簡單的衣著和樸素的面部特徵。美南北戰爭時期聯邦黨擁護者的心理特徵,喀爾文教徒們從英格蘭帶到美國的宗教思想,和政府以此不斷地連線兩國家。摩斯後來到英國,努力地完善繪畫技法。在1811年年底,被英國皇家學院錄取,愛上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文藝復興,並密切關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1832年的航海旅行生活,摩斯遇到了查爾斯·托馬斯·傑克遜,接受了良好的電磁教育,目睹了傑克遜做的不同電磁體實驗。摩斯開發了概念單線的電報摩斯電碼適時地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電報語言。
摩斯在19世紀中期是一個反天主教和反移民運動的領導者。1836年,他以本土黨的身分和口號參加了紐約市市長的競選,但最終並不成功。
摩斯一直致力於聯合新教去反對天主教協會。希望能夠制止天主教控制公共部門,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修訂和加強《移民法》來限制那些來自信仰天主教的國家的移民。在這個議題上,他曾寫道:「為了大船不被沉沒,我們必須儘快堵住這個流著污泥髒水的漏洞。」
摩斯還是《紐約觀察者》的專欄作家(他哥哥西德尼時任該報主編),文章提醒民眾要警覺天主教的威脅,並提倡為之而戰。這些文章被各大報紙廣泛的再版刊登。在這個主張討論上,他認為奧地利政府和天主教救助組織對那些移民美國的天主教徒的援助,目的是為了逐漸控制美國。

聖西門伯爵魯弗魯瓦的克勞德·亨利  Claude Henri de Rouvroy, comte de Saint-Simon 1760 - 1825年)是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烏托邦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出身貴族,曾參加法國大革命,還參加過北美獨立戰爭。他抨擊資本主義社會,致力於設計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並花掉了他的全部家產。在他所設想的社會中,人人勞動,沒有不勞而獲,沒有剝削 、沒有壓迫

奧古斯特·孔德  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 17981857年)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孔德出生於中級官吏家庭。 18178月,他成為著名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的秘書。
1842年出版的書中,正式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框架和構想。1844年後主要靠捐款為生,捐款先後來自摯友穆勒和幾個富有的英國人,及弟子利特雷(ÉmileLittré)及百餘名法國學生和仰慕者。孔德於1847年創立人道教Religion de l'Humanité),並於1848年二月革命後成立具有宗教色彩的​​證主義學會Sociétépositiviste)。 
孔德 
1.        人類社會有統一性。
2.        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工具; 因而理想社會應該是人人都有實證思想,企業家或科學家當主管, 科學用來指導生活,沒有戰爭,很有秩序的工業社會。
3.        過去的社會和目前的社會是不完美的,但會進化到理想社會中去。
4.        進化的動力是差異性 
5.        個人無法改變歷史,社會影響力大於個人;語言、宗教、所有制、人數與財富,都在傳承與支撐著社會。 
6.        分工,對社會有利有弊。社會現象之間彼此聯繫,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會會自動實現
7.        知識是為了預見;預見,是為了權力。
8.        實證主義的箴言:愛、秩序、進步。

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年),一般譯作雪萊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雪萊出生於英格蘭,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輝格黨議員。12歲那年,雪萊進入伊頓公學 ,在那裡他受到學長及教師的霸凌,在當時的學校裡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萊並不像一般新生那樣忍氣吞聲,他公然的反抗。
8歲時雪萊就開始嘗試寫作詩歌。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 ,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等人著作的影響,雪萊習慣性的將他關於上帝、政治和社會等問題的想法寫成小冊子,散發給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並詢問他們看後的意見。1811年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 》,被牛津大學開除,他因此被逐出家門。
這一時期,他認識了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學),一個小旅店店主的女兒。她在家中受父親虐待,雪萊便帶著這一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們在愛丁堡結婚。1812年同情被英國強行合併的愛爾蘭,雪萊攜妻子前往都柏林為了支持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解放事業,在那裡雪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並散發《告愛爾蘭人民書》以及《成立博愛主義者協會倡議書》。 
此後的一年裡雪萊在英國各地旅行,散發他自由思想的小冊子,抨擊宗教的偽善、封建階級與勞動階級當中存在的不平等
當那些富於浪漫的騎士精神經過理性的冷卻,他那場倉猝的婚姻中較為真實的一面隨著兩個人的成長開始顯現。雪萊不得不承認婚姻並沒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將兩個人綁在一起來承受另一種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兩個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一時期,雪萊結識了葛德文的女兒瑪麗·葛德文,他們相愛了。雪萊死後,瑪麗為他的詩全集編注。
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雪萊獲得了一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次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遊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最成熟、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則被英國的評論家稱為「當代最惡劣的作品,似出於惡魔之手」。
雪萊:
1.        人們常以為犯小過無傷大雅,哪知更大的失敗經常是由小過導引而來的
2.        最高的聖德便是,為旁人著想。
3.        任何法律都無權阻撓真理的實踐
4.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5.        人感受不到光明,是因為自己本身陰暗
6.        如果你十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凌空飛翔。
7.        信仰決不是知識,而是使知識有效。
8.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
9.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瑪莉·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年)為英國著名小說家、短篇作家、劇作家、隨筆家、傳記作家及旅遊作家,因其1818年創作之《弗蘭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她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之妻,她亦有幫助她的丈夫編輯和推廣他的作品。瑪莉·雪萊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母親是女權主義者和哲學家瑪莉·吳爾史東克拉芙特
瑪莉的父親為她的女兒提供豐富但非正式的教育,鼓勵她追隨他的自由政治理論。瑪莉·雪萊的作品常常主張,合作與同情就是改革社會之道,特別是由家中婦女實行。這觀點直接挑戰他丈夫提倡的個人浪漫主義及他父親在啟蒙時代的政治理論。
瑪莉·雪萊:一個人走向邪惡不是因為嚮往邪惡,而是錯把邪惡當成他所追逐的幸福。

約翰·葉慈 John Keats 1795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 ,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葉慈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時期相續去世,但接受了傳統正規教育。1810年,葉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 五年後葉慈考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但沒有一年,葉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
1818年葉慈搬到一個朋友的房子去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葉慈之家」。在那裡,葉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葉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1821年葉慈病逝於義大利羅馬。
濟慈:
1.        忍受所有赤裸的真理,注視環境以一切平靜,那便是主權的頂峰
2.        我見過一些女子,她們真誠地希望嫁給一首詩歌,卻得到一部小說作為答案。
3.        如果你長期戴著一個面具,它就會成為你的臉。
4.        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
5.        聽得見的聲音是美的,聽不見的聲音更美
6.        許多富有創見的人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被習慣引入歧途。
7.        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