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威爾第1813

The Best of Verdi
朱塞佩·福圖尼諾·弗朗切斯科·威爾第  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年)出生於義大利Le Roncole),逝世於米蘭。威爾第華格納一起被認為是19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歌劇創作者。
威爾第從1824年開始學習音樂,他為羅西尼的歌劇《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寫了序曲 然後他去米蘭,但那裡的音樂學院拒絕接受他,他並不灰心,繼續自學。1842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納布科》。
威爾第他最偉大的傑作之一的《 弄臣 》(1851年於威尼斯首演)。由於這部歌劇主要建立在雨果的一部戲劇之上,它的唱詞必須經過大量的修改才能夠符合當時的審查標準,威爾第也因此數次幾乎徹底放棄它的創作。這部歌劇一經上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過《弄臣》,威爾第將他對當時社會的關注、多元的文化以及各種新奇的元素融入他的歌劇當中。《弄臣》中的音樂包括了樂隊音樂(比如詠嘆調  女人善變 》),義大利式的旋律(比如著名的四重唱《讚美你,美麗的愛神》), 室內樂 (比如弄臣與斯帕拉富奇萊的二重唱)。
在這之後威爾第創作了他的「中期三大歌劇」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分別是 遊唱詩人 》和《 茶花女 》, 後者以小仲馬的同名小說為基礎。《茶花女》是威爾第最著名的歌劇,也是最受歡迎的歌劇。
1855年到1867年之間,威爾第創作出大量的以《 化裝舞會 》、《 命運之力 》、《 西西里晚禱》和《 ·卡洛 》為代表的偉大音樂作品。 後兩部歌劇都由巴黎歌劇院委託創作,並首演於法國。
1869年,威爾第被委託為紀念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安魂彌撒,寫作部分安魂曲,剩餘的部分由其他與羅西尼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完成。但這部安魂曲也未在威爾第生前演出過。五年後,威爾第重新完善了先前為羅西尼所作的安魂曲中由他負責譜寫的部分——「讓我自由」,並將之歸入自己譜寫的安魂曲(威爾第中。 威爾第將這部安魂曲獻給著名小說家和詩人亞歷山達羅·孟佐尼,並於1874年首演於米蘭。
人們普遍認為威爾第的大型歌劇《阿依達》是為了慶祝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所作的。一開始威爾第回絕了這個請求,但當對方威脅要以華格納古諾替代他時,威爾第才在1870年達成協議。
由於威爾第支持義大利當時的獨立運動,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這個運動的情節。
威爾第和華格納,從未謀面。威爾第聽聞華格納的死訊,惋惜地說道:「可惜!(華格納)的名字將會在藝術歷史上留下強烈的印記」。 華格納當他聽過威爾第的安魂曲後,這位愛好評論其他作曲家、言辭雄辯的偉大的德國人只能說道:「我還是什麼都別說的好。」
徐弘毅:威爾第是一名革命性的藝術家,他用歌劇改革歐洲社會,打破階級歧視,鼓勵弱勢者抗爭權貴階級,讓歐洲的文明水準產生跳躍式的成長。
台灣的新聞媒體與意見領袖,例如,國民黨黨史館的館長,談到蔣經國與章亞若、蔣介石嫖妓、國民黨和共產黨權貴階級的性朝貢文化時,都美化蔣經國、蔣介石等權貴,將他們看成是楚留香那一類的風流人物在崇拜,嘲笑那些被強迫性朝貢的女人。歷屆國民黨黨史館長都是黨國權貴的奴才,這些人的論述使台灣的文化水準愈來愈墮落。
雨果或威爾第就不是這樣,雨果撰寫的國王的弄臣,詳實地描寫法國國王淫亂地玩弄貴族妻女,以及他手下的弄臣如皮條客般替他找女人,事後一起譏笑那些貴族與他們的妻女,最後弄臣自己得到報應,自己的女兒被國王玩弄拋棄,還為國王而死。雨果這部劇本諷刺權貴寫得太好了,讓所有看過的人都瞧不起所有的法國國王與貴族,因此,雨果生前,這齣劇一直無法通過法國政府的審查上演。
國王的弄臣是威爾第讓他復活了,威爾第將雨果的劇本,改編成義大利的某個公國的故事,在義大利上演,但是義大利人都知道這是法國王室的醜聞,威爾第為淫亂的公爵所譜的曲子善變的女人」,是在反諷公爵自己善變卻很無知,對自己像野生動物一樣的行為毫不自覺。「善變的女人」詠嘆調旋律優美、令人難以忘懷,人人都可以朗朗上口,街頭巷尾傳唱,這有什麼價值?
促成了法國的階級革命,從此以後,歐洲權貴階級都不敢再發展性朝貢文化,歐洲權貴可以離婚再娶,或有一、二個情婦,他們不敢像中國共產黨或中國國民黨那樣,公然要所有女藝人、女主播、女黨工、女商人、女兵都要性朝貢,這就是藝術的威力。
威爾第的《茶花女》改編自小仲馬《茶花女》,這齣歌劇為性工作者平反。茶花女除了是一個性工作者外,她也是一名優秀的服務業者,她並沒有做奸犯科傷害任何人,她去世前將所有的財富送給窮人,完全實踐《聖經》登山寶訓所說的「變賣一切所有分給窮人」,這是大多數財主、資本家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這個毫無道德瑕疵的女人,卻被社會歧視、打擊、打壓到死。
威爾第這樣寫,歐洲社會大眾有什麼看法?他們不再歧視性工作者,因此,法國的紅磨坊的團員,不會被社會排擠,他們當中最優秀的人,還會被視為是藝術家,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而社會上的資本家,都被放大鏡檢視是不是為富不仁?哪個資本家公益捐款太少,都會被輿論攻擊與羞辱。
歐洲的基督教,在中世紀曾經燒死許多女巫Antonio García Gutiérrez因此寫一個燒女巫之後發生的種種互相報復的悲劇,後來被威爾地改編成歌劇《遊唱詩人》。
《遊唱詩人》內容:有一個老婦人為了報復她身為女巫的母親被燒死,因此咒詛伯爵,要燒死伯爵的兒子,結果不小心燒死自己的兒子,這位婦人每逢喝酒就會說起這段經歷,這時,她的兒子就問:「那我是誰的兒子?」,婦人就慌忙回答說:「你當然是我的兒子。」
另一方面,伯爵死後,他的兒子繼承王位,新伯爵認出那個女巫是殺害弟弟的兇手,要抓起來處死,女巫的兒子匆忙來救母親,在一連串衝突之下,伯爵處死女巫的兒子,這時女巫才說:「那是你的弟弟。」伯爵當場尖叫絕望。
這會給基督教和權貴階級什麼樣的啟發?要不要繼續燒女巫?要不要尊重弱勢者(女巫、吉普賽人)的人權?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基督教或政治權貴敢燒女巫了,可見得在藝術家威爾第的教育之下,權貴階級愈來愈懂得保障人權了。事實上,燒女巫違反《聖經‧登山寶訓》強調的「保障弱勢者的人權」,威爾第用藝術導正歐洲的宗教權貴和政治權貴階級錯誤的信仰觀念,由此可證,威爾第的知識水準遠高於天主教的教宗與政客。
威爾第非常了解無知又或有權力的權貴階級是如何地愚蠢,因此威爾第的《安魂曲》充滿地獄審判的味道,將上帝是烈怒、忌邪的神,描寫的栩栩如生,威爾第的《安魂曲》讓所有人知道,人死後會受到上帝的審判,上帝審判人一生的言行,就像鐮刀收割穀物那樣,罪惡的就丟到烈怒的火裡面去。威爾第的《安魂曲》,讓人感到戰慄恐懼,使所有人都害怕犯罪,因此,有鎮住人惡念邪行,嚇阻犯罪的效果。
絕大多數權貴階級只要掌握金錢、權力與社會地位,他們就會濫權圖利自己與親友:制定滿足權貴慾望的法律、收買法官、鑽法律漏洞炒地皮、發展性朝貢文化、以大欺小、踐踏弱勢者的人權……,而平民百姓因為貧窮自卑,而更崇拜權貴階級,這更助長權貴階級的驕傲自大,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惡化,因此,社會需要才智卓越的藝術家帶領平民百姓對抗權貴階級,產生獨立自主的意識。
百姓崇拜藝術家比崇拜資本家、政治和司法權貴好,因為,資本家、政客和司法官握有很大的權力,百姓愈崇拜他們,他們就愈驕傲,愈會踐踏弱勢者的人權,因此,百姓應當不信任政客、不信任司法官、不信任商人,把他們當成一條狗,好好地訓練牠們,每天指正他們的疏失。
百姓崇拜藝術家會不會讓藝術家變成獨裁者?不會,因為藝術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藝術家要成功,一方面必須學習藝術界前輩大師的思想與作品,另一方面要努力地了解社會,體會弱勢百姓的需求,研究清楚權貴階級的醜惡。歷史上絕大部分頂尖的藝術家在成名之前,都有很長一段時間過著貧窮、疾病纏身、默默無名的生活,所以,頂尖優秀的藝術家都比資本家、政客、司法敗類謙卑。

百姓崇拜藝術家會不會有偶像崇拜的問題?雖然百姓會將藝術家當成偶像,但是,這不會限制百姓的獨立思考力,相反地,百姓崇拜藝術家就會去欣賞藝術品、模仿藝術家、會想去學習藝術;藝術本身一門專業學科,學習藝術的過程非常辛苦,因此,百姓喜歡學習藝術,可以鍛鍊百姓的品德與知識,這不僅讓社會變得更穩定,也會讓國家的文化水準提升。
威爾第-《弄臣》‧這位還是那位?帕華洛帝

威爾第-《弄臣》‧女人皆如此帕華洛帝

威爾第-《弄臣》‧美麗的愛之女!帕華洛帝

威爾第-《茶花女》‧飲酒歌 (Glyndebourne)

威爾第-《茶花女》‧愛人,讓我們遠離巴黎吧

威爾第-《遊唱詩人》‧打鐵歌

威爾第-《安魂曲神怒之日阿巴多指揮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年),法國偉大詩人,象徵派詩歌之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詩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
1821年生於巴黎,波德萊爾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次年,母親改嫁歐比克上校。1836年,15歲時,回到巴黎進入路易大帝中學就讀。1839年,由於波德萊爾堅持庇護一名同學而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
1840年,十九歲的波德萊爾自由地生活在拉丁區,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紙供稿。次年,其繼父送他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並希望艱苦的航行能夠改造他。18422月,波德萊爾於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並成為其後來一些作品的創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
由於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家人於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圖自殺。1846年,波德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於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
1848年至1851年,詩人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革命與起義中,並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623日,波德萊爾參與了六月起義的巷戰。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波德萊爾堅持翻譯他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後不久,因為「有傷風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處以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大文豪雨果寫信給讚揚他。1866年突然中風,翌年病逝,享年46歲。
波德萊爾:
1.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
2.        藝術家之為藝術家,最根本的就在於他對美好的事物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精妙感覺。
3.        英雄就是對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終,心無旁鶩的人。
4.        唯有能證實和別人平等的人,才和別人平等;唯有懂得贏取自由的人,才配享有自由。
5.        誰不曾從墳地的枯骨中吸取營養。
6.        通過粉飾,會掘出一個地獄
7.        我們的罪孽頑固不化,我們的悔恨軟弱無力,
我們居然為自己的供詞開出昂貴的價,
我們居然破涕為笑,眉飛色舞地折回泥濘的道路,
自以為用廉價的眼淚就能洗去我們所有的污跡。

人類學anthropology)研究人的學科。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不同族群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例如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
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
體質人類學或生物人類學運用一套演化理論架構,研究人類群體。生物人類學家已提出理論,解釋人類如何遍布到地球的各個角落(例如,源出非洲[Out of Africa]與現代人類多區域起源[Multiregional origin of modern humans]這兩套理論之間的爭論),並嘗試解釋地理上的人類差異與種族。
在某些歐洲國家,所有的文化人類學都稱為民族學,相關領域包括心理人類學、民俗學、宗教人類學、族群研究、文化研究、媒體人類學與網路人類學,以及對於社會實踐與文化形式的傳播研究。
親屬與社會組織的研究,是文化人類學的一個核心焦點,這是由於親屬是一種人類普同性(human universal)。文化人類學也包括下列各項:經濟政治組織、法律與衝突調解、消費與交換模式、物質文化、技術、下層結構、性別關係、族群、兒童養育與社會化等等。
考古學研究人類物質文化,包括從遺址小心蒐集的器物(人類文化的古老物件)、博物館物件與當代的垃圾。考古學家與生物人類學家、藝術史學家、物理實驗室(為了定年)以及博物館緊密合作。他們承擔保存發掘成果的責任,而且往往在博物館工作。考古學家亦探討營養、象徵化、藝術、書寫體系,以及其他的人類文化活動物質遺留。
語言人類學試圖了解人類的溝通過程、口語與非口語、跨越時空的語言變異、語言的社會用途,以及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包括人類學式的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符號學、論述分析與敘事分析等等。
馬可波羅對於自然、人類學與地理的有系統觀察,是跨越空間研究人類變異性的另一個例子。馬可波羅的旅行,帶他穿越一個多樣的人文景觀,而且他巨細靡遺描述在旅行途中所遇見的人群,因此這些人群為馬可波羅贏得了一個名號:「當代人類學之父」。
另一位最早從事民族誌型態的比較研究學者是11世紀的波斯學者比魯尼,他撰寫關於印度的人群、風俗與宗教。如同當代人類學家,比魯尼針對特定人群進行詳盡的參與觀察,學習他們的語言,研讀他們的主要經典,並運用跨文化比較,以客觀中立角度呈現他的研究。他撰寫詳盡的比較研究作品,探討中東、地中海、特別是南亞的宗教與文化。

福澤諭吉18351901年),日本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東京學士會院的首任院長,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主張脫亞論,影響了明治維新運動。
福澤諭吉生於大坂,下等武士福澤百助的次子。諭吉的父親從事管理與大坂的商人的貸款業務,也是一位通曉儒學的學者。但是由於身份卑微,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津藩一直未能有所建樹,終生不得志。 
諭吉起初非常厭倦讀書,到了145歲的時候,他的能力就逐漸積累,漸漸地開始閱讀各種漢文書籍。185419歲的諭吉前往長崎,學習荷蘭的火砲技術,學習荷蘭語。
1856年,諭吉再次前往大坂求學,變賣了父親的藏書和部分家產後,還清了債務,雖然除了母親以外的親戚都表示反對,但是諭吉還是毅然前往大坂。翻譯建設工程學的教科書,並根據書中的理論進行化學實驗等。
1859年,諭吉前往橫濱,便開始通過字典等自學英語。諭吉作為咸臨丸艦的軍官木村攝津守的助手,在1860年前往美國(林肯當總統)。當時咸臨丸的指揮官是勝海舟 之後,福澤首次看到蒸汽船。
諭吉在美國受到了文化差異的震撼。回國後,他仍然在鐵炮洲教授課程。但是此時他決定放棄荷蘭語,專教英語。 同時也受雇於幕府,從事政府公文的翻譯。1862年冬天,日本派遣使節團出使歐洲各國,福澤諭吉也隨之同行。 當時也用幕府發給的津貼費買了許多英文書籍帶回日本。他在歐洲對於許多在書本上無法看到的事物進行調查。 例如歐洲人習以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聞的醫院、銀行、郵政法、徵兵令、選舉、議會等。
通過這幾次參加海外使團的經歷,福澤痛感在日本普及西學的重要。在1868年後,專心從事教育活動。在明治維新後,福澤大力提倡普及西學,並針對日益高漲的國會設立運動,提出創立英國的不成文憲法的論調。在1882年創辦日報,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場,引導社會輿論。
福澤也是將會計學的基礎「 複式記帳法 」介紹給日本的第一人。  借方 」、「 貸方 」的用語也是福澤首先翻譯的。首先將近代保險制度介紹給日本的也是福澤諭吉。他在《西洋旅案內》中介紹了人壽保險、火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三種保險制度。
福澤諭吉主要的思想特徵是反對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擊封建時代的專制壓抑。對於封建專制的抨擊和對自由平等的肯定。 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 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會契約論,提出要使國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對均衡 
福澤強調「 一人之自由獨立,關係到國家之自由獨立 」。 要達到個人的自由獨立,就必須要具備數學、地理、物理、歷史等等現代科學知識。福澤毫無疑問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最高的精神導師之一。 
福澤諭吉是最早將經濟學由英文世界引入亞洲的人之一,強調每個人要有秉著「數理」、「實學」的精神,產生智慧、儉約與正直之心;國家要從「半開」到文明,經濟發展之訣在於,正直地面對營利賺錢的期望。在客觀的市場競爭外,福澤更強調了人作為行為主體的重要性。 
福澤指謫,開國之初的日本多進口工業財而出口原物料,長期而言將使整體喪失所謂「製產之利」,主張貿易保護的同時,也呼籲稻農改種桑樹,由自給發展至輸出,以增強日本紡織業的競爭力。福澤站在反地主的立場,反對地租(土地稅)輕減政策,由於佃農的租金由市場供需決定,故地主作為不生產階級所上繳的土地稅若減少,則只會滿足其貪婪兼併的意願。
福澤諭吉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在日本弘揚西方文明,介紹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應的價值觀。他在《時事新報》發表了著名的短文《脫亞論 》,積極地提倡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應該放棄中華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學習西洋文明。基於優勝劣汰的思想,他認定東方文明必定失敗,因此他呼籲與東亞鄰國絕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視為與鄰國同樣的「野蠻」之地。 
福澤諭吉對於西洋文明並非沒有取捨。 可以說在其自由主義的之下,始終貫徹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義思想。
福澤諭吉:
1.        自由和自我放縱的區別在於,是否會干擾他人。

2.        學術不能應用於現實世界中,當然也被說成文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