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把蠻荒之地開墾為文明

子罕9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墨子:孔子想要住到九夷這個地方,就有人說:「這個地方很簡陋耶!你要怎麼在那邊過日   子呢?」孔子說:「君子如果在那邊住,就可以把很簡陋化為無有」…,就是說「有什麼簡陋的啊!」
曾子:九夷就是比較蠻荒的地方,可能是中原的南部一帶,孔子想去那邊開墾,但弟子說「那邊的環境很糟糕」,孔子回答:「沒關係啊!真有才華的人,可以把蠻荒之地開墾為文明。孔子後來他沒去成可能是因為年紀太大了,不過,後來很多弟子去了,其中一個人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
王陽明一生提倡的「致良知」出自四書。王陽明的官並沒有做的很大,也可以說他的官運非常的慘,到處被人家調來調去,而且都是在蠻荒地方,但是王陽明不管到哪個地方都先設立學堂教育百姓,他不僅收文人子弟,也教育不識字的農人、商人、工人等等,這使得江南地區出現許多優秀的人才。
他的教學綱要對有學問的人來說好像沒有什麼,但以初等教育或社會教育的角度來看,他的教材與教學方法非常好,不識字的百姓記得「致良知」、「知行合一」,好好去思考,文化就會提升。後來商人、工匠等行業發展變得更有活力、社會文化更多元,這都是王陽明辛苦耕耘的成果。
王陽明的人生態度很像孔子,走到哪裡,教育到哪裡,他不會在意做什麼大官的問題,也不會煩惱被貶到什麼蠻荒地方運氣很不好,做大官或到蠻荒地方都無所謂,因為這跟道德修養、追求智慧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他滿腦子想著怎麼樣提升百姓跟社會文化水準,讓精緻高尚的文化深入風俗習慣中
生活條件比較差、肚子沒學問,自然比較粗野,人怎麼樣脫離粗野的生活呢?人怎麼進入更精緻的文化呢? 這是孔子關心的問題。
所以「禮」並非指繁文縟節,而是一個更精緻的文化。法律制訂得仔細,不是為了刁難,而是為了更加保障人權。如果模模糊糊的,就變得任憑法官的喜好,愛怎麼判就怎麼判,這就是粗野。為了追求更精緻的國民生活水準,立法院每年得審理通過許多法案。
墨子:所以孔子想要到九夷是希望去拓荒,他覺得那裡需要被開發。
曾子:他有開墾、拓荒的精神。接下來呢?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莊子:孔子說:「我從衛國回到魯國,然後可以改正用樂的錯誤,可以使得雅與頌各有適當的安排。
曾子:百姓流傳所唱的歌就是音樂,音樂不要老是「你愛我」「我愛你」的那一類粗俗的題材,應該唱一些文雅、高尚、有價值的歌曲。孔子在此提到文化教育的問題。
如果孔子在這個時代,他一定會希望義務教育從六年延長到九年,或者是十二年,會贊成開放升學管道,廣設大學、圖書館、研究機構、社區大學,因為這樣才能使文化的深度加強。孔子從衛回返回魯國就忙著做文化這件事情,因為文化問題,就是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主因
要怎麼避免危機、尷尬呢? 怎麼解決沒辦法對話的狀況呢? 剛剛諸子討論很多溝通不良的狀況,總歸就是知識落差的問題,百姓如果受的教育不夠,報紙也看不懂,政府根本就沒有辦法施行管理。所以,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就是深耕文化發展。一般百姓怎麼生活才有文化呢?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孟子:「在外從事公共事務,對內做好家庭事務,喪事很慎重處理,不會有沉溺的壞習慣,這是我的生活,沒有別的了。」孔子在講他的基本生活態度。
曾子:他提出新生活守則。在外頭工作把本分做好,回到家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朋友有困難、辦喪事,該幫忙的時候就要熱心幫忙,休閒不要只是沈溺於喝酒,這樣就比較有文化一點。
九夷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莊子:混亂的地方。
曾子:混亂就是這段話的相反狀況,「自己該做什麼事情不認真啊!然後跟家庭裡頭的人常常失和、吵架啊!別人家裡有死人、或是需要你幫助的人都不理采!玩樂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正當娛樂啊!只知道要整天喝酒、打麻將、看電視」,這就是野蠻人的生活。
管子: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曾子:對 。這是一般百姓應當遵守的新生活守則,這段話不是對知識份子或官員的要求。對於百姓的品德要求跟對於知識分子、官員要求標準是不一樣的,位置愈高要負的責任更大,因為一名官員的習慣會影響到許多百姓的福祉,所以要求標準不同。
小學生的品德標準跟中學生、大學生不同,小學生要聽話守規矩,大學生必須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道德標準有層次差距。孔子對於怎麼提升野蠻人已經有一套想法了,他發現野蠻人的問題,打算教化他們符合這些標準。

2005618日《論語》讀書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