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S. Bach (1685-1750): 6 Trio Sonatas BWV 525-530
2015.10.26.
懷疑主義成為一種學派的學說,最初是由Pyrrhon皮朗(西元前360-270)提倡的,皮朗參加過亞歷山大的軍隊,並且隨軍遠征過印度。對於感官的懷疑,是從很早以來就一直在困惱著希臘哲學家的;皮朗在對感官的懷疑主義之外﹐又加上了道德的與邏輯的懷疑主義。
人們親眼目睹的事,不一定是真相,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也清楚的解釋過這個道理;如果經過傳述,就可能更不真實。因此人類的感官是不可靠的,眼、耳、鼻、接觸……等感官雖可傳達一定的資訊,但是資訊經過人類腦袋有限知識的解讀,就變得不可靠。
台灣有許多無知的司法官與軍事將領,理性不足,缺乏懷疑主義,導致無辜的人冤死。江國慶案就是一個例子。19年前震驚全國的空軍作戰司令部「謝姓女童遭姦殺案」,當年軍方疏於徹查現場跡證,直接認定在福利社工作的空軍上兵江國慶有嫌疑,10月4日逮捕江後,連續37小時進疲勞轟炸、刑求逼供,江被迫簽下認罪自白書,雖審理時翻供喊冤,但未獲重視。
江國慶曾在寫給父親的信中,指稱前反情報總隊上校柯仲慶,曾拿電擊棒對他刑求。柯仲慶2010年五月受訪時表示,他自認為,「是所有案件裡頭,辦得最完美的。」
據監察院另件提出的糾正案指出,柯仲慶的屬下、前反情報總隊少校梁玉樹坦承,曾在偵辦另件空軍桃園基地指揮部彈藥失竊案時,接受柯仲慶命令,對三名可能涉案的士兵分別進行毆打、以頭浸水、冰塊冰下體,甚至帶到墓地,威脅予以活埋等刑求。
顯然,當年的檢察官、法醫、法官、法務部長廖正豪、司法院長施啟揚、監察院長王作榮,都非常的敗類!集體謀殺無辜善良百姓!
當初,初步調查時,認為江國慶是兇手而該殺的,還有許多新聞媒體記者、媒體主管以及不少社會大眾,都是殺江國慶的「實際共犯」。
當時,沒有堅決主張「廢死刑」的立法委員,幾乎都是陳肇敏的共犯;當時,總統李登輝、法務部長廖正豪、所有法官與大法官,因為沒有堅決主張「廢死刑」,所以也都是殺人共犯。以上這些人都缺乏懷疑主義的素養,都是大中國官大學問大的傳統思維,這些人的智商程度都遠遠不如知識程度不太高的包青天連續劇。
現代刑法的基本原則,無罪推定主義,就是一種懷疑主義的實踐。廢死刑,符合國際潮流,符合二人權公約,符合歐盟最高人道標準,當時馬英九、朱立倫、連勝文……,都沒有堅決主張「廢死刑」,所以也都是殺江國慶的共犯。當時,絕大多數的政治大學的教授與職員,都沒有主張「廢死刑」,所以也都是殺人共犯。
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學校長,都沒有主張「廢死刑」,所以,都是殺江國慶的「共犯」,也包括天主教的單國璽。高知識份子對人權如此無知,助長一群白癡法官造成悲劇。歷屆法務部長,因為沒有持續不斷公開主張「廢死刑」,因此確實都屬於人權敗類;王清峰、馬英九、羅瑩雪、曾勇夫……也不例外。
懷疑主義證明,愚昧無知的人和有名的學者是一樣的有智慧,也證明做大官的人往往比遊民還要邪惡萬倍。有許多名人號稱是留洋博士,社會地位很高、學歷很高,但是常識嚴重不足。從國內絕大部分的學者、意見領袖、政客都不主張廢死刑來看,這些人跟一般百姓的知識程度差不多。
國民黨一定認為2016大選若是朱立倫能夠選上總統,國民黨才會有美好的未來,民進黨則認為,2016年大選,蔡英文能夠選上總統,民進黨有執政優勢,未來才有前景,真的是這樣嗎?
懷疑主義認為,「未來的一切都還無從把握」。懷疑主義者說:「沒有人知道﹐也永遠不可能有人知道」。
朱立倫的才智與能力,並不比馬英九好,加上國民黨所謂的菁英都已經在馬政府8年中消耗光了,如果朱立倫不小心上台,那能用的都是國民黨裡的C咖,因此朱立倫的政績一定比馬英九更慘,國民黨會提早滅亡。
其實國民黨與馬英九所謂的菁英A、B咖都是國際上的庸才,C咖則是國際蠢才,馬政府施政因此缺乏國際競爭力與國際觀,政績遠遠不如新加坡與南韓。如今的看守內閣也多是C咖級的,朱立倫有多少人才可用?
以新北市政績不出色來看,局處首長素質都不如綠營,朱立倫的班底如果硬要用在中央部會,一定沒有能力肩負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競爭,朱立倫的社會聲望必然比馬英九更慘。
馬政府連淺藍的沈富雄都容不下,可見得國民黨內的派閥運作威力仍大,朱立倫能用的人都必須與派閥分享利益,不可能選賢與能;洪秀柱可以出征3個月,朱力倫無力抵抗,也是明證。
小英如果上台,國民黨可以以在野黨之姿,不斷砲轟民進黨政府,因此國民黨挾黨產可以再苟延殘喘很久;有人說加上親民黨立委可以修政黨法,但如果國民黨送幾億給老宋,宋一定接受,黨產還是會永續經營。
民進黨若以最高戰略目地來講,蔡英文應該技術性禮讓朱立倫當選,拼立委過半,讓朱立倫搞死自己,對民進黨長久發展反而比較有利。但是如果蔡英文選贏朱立倫,蔡英文政績雖然鐵定會比馬英九好一些,可是卻會讓國民黨有苟延殘喘的機會(成為小黨)。
懷疑主義經過了改造之後﹐被代表柏拉圖傳統的學園接受過來了。柏拉圖是多方面的﹐在某些方面也可以把他看作是在宣揚懷疑主義。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是自稱一無所知的;我們自然而然地總把這話認為是諷刺,但是這話也可以認真地加以接受,有許多篇對話,並沒有達到任何正面的結論,目的就在要使讀者處於一種懷疑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