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韓愈 爭臣論(上)

Beethoven Concerto No. 3 Mvt. 1 - Artur Rubinstein (1of2)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有人問我,對國會議員的看法,他說:「陽城可以算是有道德的人吧!他學識淵博,懂得很多,不追求社會名聲。他遵行古代人的處事原則,隱居在山西的鄉下,那裡的民眾受到他品德的感化而變好的,有幾千人。
政府官員知道了,向朝廷推薦他,國家領導人聘請他擔任國會議員。每個人都認為當官是很榮耀的事,陽城卻以平常心看待,臉上沒有露出特別高興的樣子。
陽城任職五年了,看他平日言行舉止展現的品德跟當初在山西鄉下時一樣,他沒有因為榮華富貴而改變心志!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恆其德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
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韓愈回答他說:「這就是《易經》上說的,(像女人那樣子)保持順服的言行,沒有一點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這樣的人怎麼能算是有道德的人呢?
《易經.蠱封》上九爻辭說『沒有擔任官職的知識份子,為人處事要展現高度的智慧與修養。』
《蹇掛》六二爻辭說:『政府與社會會遭遇災難,是因為擔任官職的知識份子沒有奮不顧身地盡忠職守(提高行政效率、提出建設性意見)。』這正說明一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該實踐的道德標準也不同。」
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
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
如果一個知識份子處於《蠱封》上九爻辭說的,處於低下的社會地位,沒有掌握實權,卻奮不顧身地插手政事,說一些興風作浪、民粹的話,那就會因為太過鑽營利祿、名聲而招致禍害
《蹇掛》六二爻辭說,擔任公職卻自命清高、自我感覺良好,什麼事都不沾鍋、不負責任,那就會讓社會輿論批評為怠忽職守。這種人縱使有很高遠的理想志氣,也不能作為社會的典範,因為他們絕對無法「說到做到,化理想為現實」
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
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現在陽城擔任國會議員,時間並不短,對國家政務的利弊好壞也不能說不熟悉,國家領導人對他的禮遇也不是不優厚。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對政府施政發表過一句建言
他看待政府施政的得失對錯,好像越國人冷冷地看秦國人今年經濟成長還是下滑那樣事不關己,國家競爭力的變化完全不會令他高興或憂愁。
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
問他是擔任什麼官職?他說自己是負責提出建言的國會議員;問他薪資敘等,他說是局處首長的等級;問他對政府施政有什麼看法?他說「我不知道」。有道德的人可以這樣嗎?
我從經典聽到古代聖人說過,負責行政的官員,不能盡職地提高行政效率就應該辭職下台;負責提出建言的官員,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就應該辭官歸去
今陽子以為得其言,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
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
現在陽城的職位就是負責提出建言,他有提出建言嗎?該負責提出建言卻沒有提出任何的建言,和沒有盡到建言的責任卻不辭職,都是不對的。陽城難道是為了利祿才來做官的嗎?
古人說:「知識份子當官不是因為貧困需要賺錢,但有時候知識份子也會為了解決貧困而當公務員,這是指一般領薪水的事務官;如果是生活需要賺錢,那就應該辭去管理階層的官職,轉任基層公務員,做保全人員的工作。
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
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據說孔子曾經做過管倉庫的公務員,又曾經做過放牧牲畜的公務員,連這麼基層的工作他也從來不敢怠忽職守,他管倉庫總是說:『一定要把貨品記錄清楚、計算清楚才行。』他管放牧,總是說:『一定要把牛羊需要的一切都弄好才行。』
陽城先生的官階薪俸並不低,人事行政局都記錄得很清楚,表現卻是這樣,可以嗎?」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那個人又說:「不對,不是這樣的。陽城不喜歡公開質詢官員的原因是,他不喜歡當屬下的人,透過爆料國家領導人的過失,來為自己求得名聲,所以儘管他有質詢和建議,卻不讓別人知道
《尚書》說:『你有好的計畫、好的建議,開黑箱會議來告訴國家領導人;對外面你就宣揚說,這些好的計畫和建設,都是出於國家領導人的英名。』陽城先生的用心,應該也是這樣的。」〔徐弘毅翻譯2012.5.6.
注:爭這個字跟「諍」相同,直言勸諫他人避免過失;「諍臣」是負責直言勸諫國家領導人避免過失的官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