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左傳》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Mozart symphony No.35 - C.Abbado 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

鄭武公、鄭莊公父子都擔任周平王執政團隊的幕僚(卿士),周平王比較信任西虢公,想把權力分一部份給他,鄭莊公因此埋怨周平王(發動輿論抨擊平王)。
周平王說:「沒有這回事。」於是周朝王室與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到鄭國當人質,莊公的兒子到周王室當人質。
周平王死後,周朝王室準備把政權交給西虢公。四月,鄭國官員(大夫)祭足率兵以武力強制徵收周朝王室管轄的溫地的麥子;秋天,又割取了周朝王室都城的禾苗。從此,周朝王室和鄭國的關係惡化。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從前優秀的領導人說過:「嘴巴上發誓要守信用但是心裡卻不是這樣想,交換人質也沒有用。如能彼此都能透明、不互相欺騙,將心比心來辦事,然後依據憲法來約束,縱使沒有交換人質,誰能夠離間彼此的關係呢?
假如真的有誠信,即使是山澗、溪谷、池沼、沙洲的野草,浮萍、白蒿、水藻之類的野菜,方筐、圓筥這些竹編的器皿,錡、鼎等器物,池塘的水、路旁的積水,都可用來祭祀鬼神,可進獻王公。
更何況國家領導人締結兩國的信約,依據憲法來行事,又哪裡用得著交換人質呢?《國風》有《采蘩》、《采蘋》兩篇詩,《大雅》有《行葦》、《泂酌》兩篇詩,這四首詩都是在說明忠信(絕對守信用)的重要啊!」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