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原毀

韓愈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Handel: Concerto Grosso "Alexander's Feast": Andante non presto

古時候的優秀領導人,他們要求自己非常嚴格、務求完美,對別人則寬厚、要求不多。對自己嚴格要求完美,所以不會怠惰;對別人寬厚、要求不多,所以讓人們樂於進步追求完美。
(優秀的領導人)聽說,古人中有一位叫舜的人,他做人做事「掌握重點、注重公平正義」。(優秀的領導人)會研究一個人能夠成為舜的方法,然後責備自己:「舜是人,我也是人;舜能做到這樣的境界,而我竟然不能!」於是早晚思考,去除自己不如舜的缺點,努力做出跟舜一樣的思想行為
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
(優秀的領導人)聽說,古人中有一位叫周公的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優秀的領導人)會研究能夠成為周公的方法,然後責備自己:「周公是人,我也是人;周公能做到這樣的境界,而我竟然不能!」於是早晚思考,去除自己不如周公的缺點,努力做出跟周公一樣的思想行為
舜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師,後世沒有人比得上嗎?周公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師,後世沒有人比得上嗎?(優秀的領導人)卻說:「不如舜,不如周公,就是我的疾病(必須醫好)。」這不是要求自己十分嚴格務求完美嗎?
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優秀的領導人)對待別人,總是說:「那個人有這些優點,這就稱得上是一個好人了;他有這些專長,這就算是一個有才藝的人了。」看到別人有一個優點就覺得他有可取之處,不再強求他還要有第二個優點;注意他目前進步的地方,不追究他的過去的表現總是在擔心,別人無法追求進步,獲得學習的好處
要培養一項好品德,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要學會一門技藝,是比較容易的。(優秀的領導人)他們看到別人有某一個品德就說:「能有這些優點,就夠好了。」看到別人有一項專長就說:「能夠擅長做這些事情,就夠好了。」這不就是對別人寬厚、要求不多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
現在的領導人卻不是這樣,他們要求別人完美、苛刻,對自己就不要求、隨隨便便。對別人的要求標準太高、太苛刻,害別人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好;對自己不要求、隨隨便便,結果自己就沒什麼進步,少有可取之處
自己沒有什麼優良品德,卻說:「我的品德十分優秀!我能做到這樣就夠好了!」自己沒有什麼本領,卻說:「我很擅長做這些事情喔!我能做到這樣就夠好了。」用這個方法對外欺騙別人,對內欺騙自己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又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現代知識份子)學習、做事情還沒有做出成果,就放棄停止努力了,這不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隨便了嗎?可是他們對於別人卻總是說:「他雖然有這個特長,但是人品不足稱道啊!他雖然有這個人品,但是才能不足稱道啊!」
故意舉出他的一個缺點,放大,完全忽視、不考慮他具備的其他十個優點,只追究他過去表現不佳的地方,不考慮他現在已經進步了;總是提心吊膽害怕別人獲得好聲譽。這不就是要求別人標準太高、太苛刻嗎?這就是不用一般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卻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我覺得這實在是不尊重自己啊!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試之矣,常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
會這樣做的人,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懶惰和嫉妒。懶惰的人不求上進,嫉妒的人怕別人進步。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試著對許多人說:「某某人是優秀有品德的人,某某人是優秀有品德的人。」
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個人的朋友;不然就是那個人平時所疏遠,跟他沒有利害關係的人;再不然就是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些關係,強硬的人一定會憤怒地大聲抗議反駁,懦弱的人也一定會在臉上露出不高興不以為然的表情。
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我又曾經對許多人說:「某某人不是優秀有品德的人,某某人不是優秀有品德的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個人的朋友;不然,就是平時所疏遠,跟他沒有利益關系的人;再不然,就是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些關係,強硬的人一定會高興地說出贊同的話,懦弱的人也一定會臉上露出高興贊成的表情。
現實就是,事情做好了,毀謗也就發生了道德高尚了,毀謗就隨著來了。唉!知識份子處在這種時代,希望名譽光大,道德傳播,實在困難啦!
居於上位而打算有所作為的人,將我的議論牢記在心中,那就差不多可以治理好國家了吧!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