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移樹說

李東陽
予城西舊塋久勿樹。比闢地東鄰,有檜百餘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種樹者曰:「我能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請試,許之。
Wynton Marsalis Jazz in Marciac 2010

我們家族在京城(北京)西郊的祖墳,長久以來缺少高大的樹木。最近開墾東邊鄰近的土地,發現上百株檜木、柏木,裡面比較粗壯的樹木,樹幹大到得張開雙臂合抱,高約二、三丈。我為它們生長在不相稱的地方感到可惜。
有一位種樹人對我說:「我能夠替大人移植。」我說:「你真的能夠做得到嗎?」他請求試試看,我答應了他。
予嘗往觀焉。乃移其三之一,規其根圍數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繩繞其根,若碇然,然其重雖千人莫能舉也,則陊其坎之稜,絙樹腰而臥之,根之罅實以虛壤。
復臥而北,樹為壤所墊,漸高以起,臥而南亦如之。三臥三起,其高出於坎。
我曾經去觀察移植樹木的過程。他每次移動樹木,只移動三分之一,他先在樹根周圍幾尺的位置劃定範圍,劃定範圍內的原土保留,在界線外的區域挖坑洞,一直挖到樹的根腳為止。
然後用繩子繞綁樹根,這株樹就像用繩子綁住固定船隻的大石頭那樣非常重,就算是千人也搬不起來,因此必須敲掉坑洞與樹根交接邊角的泥土,先用繩子縛住樹腰,大家拉緊繩子蹲低穩住樹木然後才開挖,挖到樹根之間的縫隙只剩下鬆軟的土壤。
然後抓綁樹繩的工人再往北移動,蹲低往下拉緊繩子(使樹木往北傾斜,南側的樹根脫離土壤隆起),在隆起的樹根之下充墊土壤,逐漸墊高樹根;然後往南移動,同樣的方法再做一次。這樣連續拉高樹根三次,在拉高的樹根下墊土壤三次,樹站得比坑洞高了。
棚木為床橫載之,曳以兩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數。行數百步,植于墓後為三重。
閲歲而視之,成者十九。則又移其餘,左右翼以及于門。再閲歲而視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於是干條交接,行列分佈,鬱然改觀,與古墓無異焉。
接著將樹木橫臥在用木頭搭載的床棚上載運,用兩頭牛來拖拉,再加上十名壯漢幫忙。如果樹木更粗壯,人員、牛車的編制按比例倍數增加。牛車走幾百步就到了祖墳的位置,然後在墳墓後方種三行。
過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樹木達十分之九,於繼續移運剩下的樹木,種在祖墳的左右兩側以及墓門,再過一年去看,成活的樹木又達十分之九。從此祖墳四周栽滿林木,彼此枝幹相接,行列分布,景象完全改觀,變得氣象莊嚴,就像古墓一樣。
夫規大而坎疏,故根不離;宿土厚,故元氣足;乘虛而起漸,故出而無所傷。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奪于二十餘年之遠,蓋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爾。
重新栽種的樹木,每一株樹都給它寬闊的土地,彼此之間有相當的間距,因此樹根有充分的空間伸展抓緊土壤,不會脫離;樹根下保有厚實的原土,因此元氣十足;
當初移植的時候,樹根是一步一步慢慢拉起來,因此樹根出土沒有什麼損傷。移植樹木一天之內就完成,這樣巧妙的技術是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功力,他管理植物是有「道理」的,執行的步驟也清楚有序
予因嘆夫世之培植人材,變化氣習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幾何不為君子之歸也哉?
族子嘉敬舉鄉貢而來,予愛其質近於義,留居京師,與之考業論道,示之向方,俾從賢士大夫游,有所觀法而磨礪,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業併進,再詘有司,將歸省其親。予冀其復來,以成其學,且見之用也,作《移樹說》以貽之。
我因此感嘆,這世界上負責培植人才、變化人才氣質的人,如果都按照教育學的道理來治理,怎麼會得不到頂尖優秀的人才呢?
族孫嘉敬為了鄉貢考試而到京城,我喜歡他追求道義的資質,留他住在京城,和他討論學問道理,並指導他努力的方向,讓他與賢能的知識份子交流,讓他有學習效法的典範,彼此切磋琢磨知道要改善自己,累積博學多聞的實力
經過了三年,他的志向與學業都有進步,還是不被主考的試官錄取,於是打算回家省親。我期望他能再來京師,成就學業,並且能夠被錄用,因此寫這篇「移植樹木的論說文」贈別。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