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誠者,天之道也

孟子啟迪92
離婁章句上   
Bach Partita No 6 E minor BWV 830 Murray Perahia Piano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
孟夫子說:「作下屬的人,如果沒有辦法得到長官的充分信任,就不可能把政事(服務百姓的事)給做好;要獲得長官的信任是有原則方法的,如果沒有辦法獲得朋友們的信任,也不可能有能力獲得長官的信任。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能獲得朋友們的信任,有方法,對待父母卻不能讓父母開心,就沒有辦法讓朋友們信任。
能讓父母親開心也有方法,觀察自己的言行,如果都不真誠實在,父母親一定會不高興。
要讓自己的言行都很真誠實在是有方法的,如果對頂尖的專業技能()模糊不清,就不可能瞭解自己,做事也不會真誠實在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所以做人做事『真誠實在』,是天底下最重要的道理啊。常常思考如何讓自己能更真誠實在的做事,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做人做事能夠絕對的真誠實在,卻無法感動別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反的,做人做事都相當虛偽,絕對無法感動別人的心。」
李鈞震:
1.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裡面的「親」有兩種解釋,A:父母長輩。B事務、學問。
2.     如果是A:父母長輩。對待父母,卻不能讓父母開心,就沒有辦法讓朋友們信任。問題是,有不少父母是人間敗類,子女如果一定要做得讓父母開心,自己也會成為社會敗類。當自己的父母是人間敗類的時候,做人做事卻凡事都讓父母開心,朋友真的會信任你?這是哪一種朋友?
3.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父母,他們的言、行都無法成為社會典範,子女如果孝順聽話,將來必然不會有出息。所有的人類都一樣,如果要讓自己出人頭地、對歷史文明有大貢獻,就必須努力向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學習。
4.     一個人如果想要成為偉大科學家,卻又要聽父母的話,除非父母的才智勝過李遠哲,否則這一生想要成為超越愛因斯坦等級的人,是絕不可能的。小孩子如果有音樂天分,父母卻不是大師級人物,一方面要聽父母的話、讓父母開心,一方面想成為貝多芬、巴哈,這是不可能的。
5.     世界上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是大師級的人物,小孩子如果真的非常聽話、讓父母開心,將來小孩子要成為偉大人物,就會相當的困難。孟子做事與說話,經常引述孔子講的話,幾乎沒有引述過他的父母說過的話,為什麼?
6.     所以「親」解釋為:A父母長輩。只有在父母是大師級人物的時候,才合理,多數的情況無法實踐,若實踐了,人生就會充滿麻煩。孔子講道,經常引述文、武、周公的言論與事蹟,沒有引述過他母親說過的話;如果孔子相當聽他母親的話,不可能成為一代大師。
7.     如果「親」解釋為:B事務、學問。親身親力學習新事物,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沒有不高興。如果學新東西,每天都臭臉,朋友會怎麼想?參加學校籃球隊,如果對每天的新練習都擺臭臉,隊友會怎麼想?
8.  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9.     所以做人做事能讓朋友或同事產生信任、信心,是有方法的,就是要樂觀地學習;一個人如果學習新事務,整天垂頭喪氣、抱怨,大家都會對你沒信心,因為學習態度差,學習效果就會差,人就會變得無知、愚蠢,當然做事情就經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誰會對你有信心?
10.  要能樂觀的奮鬥學習新事物,有方法;如果不經常反省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各種優缺點,逃避面對自己的諸多弱點與問題,不想改善自己,這樣做人就不真誠,對於學習新事物當然就越來越沒興趣。
11.  做人做事都要誠懇實在,但是這不是天生具備的品德,一定要透過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才能瞭解自己的諸多問題,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恆心毅力?是不是能刻苦耐勞?是不是瞭解該領域大師的精神與意志?自己的邏輯思考夠不夠細膩?才能針對自己的弱點來彌補;缺點越來越少的人,社會競爭力就會越來越強
12.  無法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一定不瞭解自己有多少優缺點;一個人如果擁有頂尖的專業技能(善),一定相當瞭解自己與該領域大師的思想,必並改善了不少缺點;一個人如果習慣於「多元學習新事物」、「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不止相當瞭解自己,瞭解各領域大師,也會瞭解眾生,同時弱點也不多。
13.  沒有同理心的人,絕大多數的情況是「沒有具備專業技能」;能瞭解病人身心狀態的醫生,醫術與醫德必定精湛;頂尖專業的律師,一定相當瞭解案情、原告、被告、法官、檢察官、社會大眾的實際狀況。
14.  所以「親」解釋為:B事物、學問。多數的人生情況,就都能符合孟子的整段論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