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論愛情

培根啟迪21
Navarra Gil Shaham and Adele Anthony/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李鈞震6.14.2008
1.     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所以,舞台上的愛情比實際生活中的愛情要完美得多。而在真實的社會當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像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像復仇的女神。所有真正偉大的、令人們永遠紀念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個人會被愛情弄得瘋狂。因為,建立偉大事業的志氣抑制了軟弱的感情。
2.     本來應該努力追求高尚事業的人類,如果只能像演員一樣逢場作戲,就只是愛情的奴隸,雖然不同於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許多人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這當然不是上帝賜給人類眼睛本來的用途。如果過分地追求愛情,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
3.     愚昧的人在愛情中,特別需要那種非常誇張的諂媚之語。同樣的話語,如果用在其他場合,只會招受恥笑。剛開始,那些最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然而這種謙卑往往是極為短暫的。陷入愛情的各種弱點,不僅旁觀者看得非常明顯,就是被追求者也一目了然。
4.     愛情的代價如果不能夠得到回報,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仇恨,這是不變的定律。所以,人們應當十分警惕和防範這種感情。許多人有了愛情就喪失了理想與鬥志,甚至喪失了瞭解自己的能力。那追求海倫的帕里斯,就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不論什麼人,如果過分重視愛情,就會喪失財富和智慧。
5.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例如春風得意、孤獨淒涼),愛情很容易入侵,雖然在困境中未必能得到堅貞的愛情。人在內心軟弱的情況裡,最急於跳入愛情的火焰中,就像飛蛾撲火,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
6.     愛情一旦與我們的事業相互抵觸時,往往就會阻礙我們堅定不移地追求心中的目標。令人納悶的事,為什麼許多軍人更容易陷入愛情。也許這正像他們喜歡喝酒一樣,危險的生活往往更需要狂歡來補償。
7.     妻之間的愛,使人類得以繁衍;朋友之間的愛,使社會組織更加完善;極少數品格高尚的人,施愛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慈與寬厚的人。但是,如果是以性愛為目的的行為,就必然導致人們逐漸腐化與墮落。

論掩飾

培根啟迪19
Vivaldi - Concerto for 4 Violins in D Major RV549
李鈞6.11.2008
1.     「掩飾」是一種怯弱的策略與謀劃。因為要明確什麼時候說真話、做真事,需要高超的智力和堅強的意志。所以,懦弱無能的政治家,卻常是一個掩飾高手。
2.     善於運用計謀、策略,與掩飾、詭祕相比,的確是不一樣的,所以要仔細辨別。如果一個人有透徹的判斷能力,就能看出什麼事情應該公開,什麼事情應該保守秘密,以及這些事情具體應該針對什麼人和什麼時間表達,以符合公眾利益;虛偽的人,為了私利,遮掩不道德或犯罪,甚至養成掩飾的習慣,這就是人格的缺陷。
3.     如果一個人沒有具備敏銳的判斷力,那他只有採取詭祕的方法,做一個掩飾者,來保護他的私利。因為當一個人不能夠隨機應變與當機立斷時,最理想的方法還是選擇先看一看什麼是最安全的生活。這就彷彿一個看不清道路的人,他要輕步慢慢地行走。
4.     自古以來,那些有能力的人,待人都是誠懇與坦率的,都有非常好的口碑。他們就彷彿是訓練有素的馬匹一樣,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什麼時候該轉彎。
5.     正人君子的態度與行為,他們會針對自己的弱點與不足,適當地加以掩飾,避免失禮,他們就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至於那些多嘴多舌或輕浮無知的人,往往很自負,他們不但喜歡談論自己知道的事情,同時還談論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甚至為了隱匿犯罪與對公眾的不道德,他們誇張地演出。
6.     個人的虛偽行為,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種是行蹤詭祕,沉默不語,刻意保守住任何的秘密,也就是不讓別人看出他的行為和了解他的為人;第二種是以消極的方式來掩飾,往往故意留下一些跡象,使別人對他的為人產生錯覺;第三種是以積極的方式弄虛作假,主動地裝出一副與他的實際為人不相符合的樣子。
7.     虛偽者的天敵是哲學家與文學家,因為他們總是善於揭穿虛偽者的假面具,讓他們醜惡的內心攤在陽光下,因此而痛不欲生。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

保羅啟迪45
Thanksgiving Medley
【達羅馬人書1019-115節】我再說,以色列人不知道嗎﹖先有摩西說: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動你們的憤恨;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
至於以色列人,他說: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
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
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主阿,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Seek Ye First
以色列人不知道自己常常不守信用嗎?很早以前,摩西曾經說:我要藉由那些不成材的外國人,讓你們以色列人產生忌妒心;我要讓那些無知的外國人,刺激你們以色列人,讓你們發脾氣。
又有先知以賽亞說:沒有尋找我的人,我會主動地讓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人,我在他們眼前出現。至於對以色列人,以賽亞先知說:我整天都在招手叫那些不聽話又愛頂嘴的以色列人過來。
上帝放棄了以色列人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子孫,屬於便雅憫族群的,上帝並沒有放棄他以前所教育的百姓。
舊約《聖經》上,以利亞先知怎麼說的呢?他在上帝面前控告以色列人說:上帝啊!以色列人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教會,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想要殺我。
上帝的回答怎麼說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沒有向「私慾」屈服的。現在也是這樣,有天分的人會主動學習上帝的「道理」,所以現在還有不少以色列人在學耶穌的「道理」。
All to Jesus I Surrender
李鈞震:
1、   孟子說:「不喜歡殺人的人,可以領導天下。」孟子在中國的山東地區出生,但是中國人都喜歡孟子嗎?都喜愛實踐孟子的道理嗎?實際上未必如此。
2、   道理,誰學了就是誰的。愛因斯坦的道理,誰學會就是他的,台灣人學會就發展光電產業,雖然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是愛因斯坦的道理,已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3、   有資格學耶穌的「道理」?只有基督徒嗎?不是的,想學的人就可以學。學會了就可以具備耶穌的精神與思想,全世界的人都有資格、有能力可以學耶穌的「道理」。
4、   只要翻開《資治通鑑》,就可以發覺,中國地區所出現的國家領導人,都非常喜歡殺人,都喜歡戰爭,這樣的思維模式是來自於孔子或孟子嗎?當然不是。那是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野生動物。
5、   目前的中國政府高幹們,孟子的文化比較多,還是野生動物的文化比較多?中國高幹應該是非常討厭社會大眾學《孟子》。野生動物的文化,也是跨國際的,而且歷史超過十萬年,比孟子的文化悠久多了。但是,中國仍然有人愛好《孟子》,例如劉曉波。
6、   台灣的政治權貴們,是哪一種文化?據說馬英九會背《論語》,翻開《論語》一條一條比對他的言行,就會發覺,馬英九實際上非常痛恨孔子,因此經常不守信用、說謊;傳說李登輝是基督徒,翻開《聖經》一條一條比對李登輝的言行,就會發覺,李登輝不太在乎耶穌講話的內容。
7、   真相,是非常有趣的,翻開《聖經》就會發覺,努力要相信上帝的以色列人,卻是最常背叛上帝道理的人,他們的私慾強,又不關心社會弱勢,還喜歡殺人。但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是由那些喜歡實踐道理、追求道理的人,所創造出來的世界。
8、   照理講,司法官應該是最了解法律的人,應該是最在乎人權的人,但事實上是這樣嗎?實際上去過法院的人就知道,並非如此。
9、   照理講,新聞媒體應該是最注重言論自由的族群,但是實際上,新聞媒體最喜歡濫用言論自由來侵犯別人的人權,卻不允許別人有言論自由,屬於一種言論的獨裁者。所有看政論節目的觀眾,都應該有這種感受。
10、             立法委員,是民意代表,照理講他們應該是最重視弱勢族群的利益,最關心弱勢者的權益,但是實際上,台灣的立法委員最重視的是自己的私利,最喜歡勾結權貴,最討厭幫弱勢者訂人權法案。
11、             照理講,當老師的人應該是最喜歡多元學習的人,但是,實際上的情況並非如此,絕大多數的老師、教授、校長,都沒有五育均衡並重,都喜歡搞派系、謀私利。
12、             照理說,牧師或神父應該是最喜歡教友們討論《聖經》、實踐《聖經》,但是,當教友們討論《聖經》的時候,感到最不舒服的人是不是牧師?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激動他們發憤

保羅啟迪46
For Unto Us a Son is Born
【達羅馬人書116~10節】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這是怎麼樣呢﹖
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 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  
有些人學習「道理」是出於主動與愛好,當然就不在乎表面工夫;主動愛好「道理」的人,才會通情達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色列所追求的是私慾,所以他們並沒有得到「道理」;只有那些有天分、願意主動愛好「道理」的人,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其他的人都冥頑不靈一輩子。
就如《舊約聖經》上所記載的:上帝任憑他們鬼迷心竅,眼睛看不見真相,耳朵聽不進道理,一直到現在。
大衛王也曾經說:那些以色列人喜歡的生活方式,變成了一種陷阱、絆腳石,讓他們自己得到報應。他們的眼睛看不見真相,希望上帝能夠讓他們謙卑。
以色列人做不好而失敗,是上帝故意的嗎?當然不是!那是他們自己的過失;所以學習「道理」而提升生活品質的這個機會到了外國,外國人學習之後,可以回頭激勵以色列人發憤圖強。
注:grace,恩典、美德、通情達理、慧根
Handel: Messiah,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Sir Colin Davis)
李鈞震:
1.     恩典,就是上天的祝福,也就是人的天賦。每個人都有各種天賦,哪一種天賦最重要?主動、熱愛追求「道理」的這種精神意志,是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天賦。
2.     當整個社會環境都在黑暗、保守、不進步的氣氛當中,首先需要有「主動、熱愛追求道理的精神意志」的人,他們主動研究、擺脫傳統、尋找出道理、研發創新,這樣整個社會就跟著進步。
3.     一個人如果具備「主動、熱愛追求道理的精神意志」的天賦,這也可以說就是一種慧根,這一種人必定是某個領域的開拓者。有這種慧根的人,當然可以說是上天給他的恩典。顏回、海倫凱勒、愛迪生都是具有這種慧根的人。
4.     但是要能夠開創一個領域的新境界,絕對不是輕鬆的事,一定要歷經千辛萬苦,挑戰社會壓力,抵擋保守勢力惡意的攻擊;一旦成功,就會有人一個、一個地進來學習新的「道理」,文明就因此而進步。
5.     歷史傳統深厚,可以孕育新文明,但是傳統的既得利益者,往往也是打壓新「道理」的主要力量;所有族群,都一直在持續著新舊間的競爭。
6.     孔子的思想,是整合了夏商周的文化之後,提出一些新的重點,要好學不倦、多才多藝、守信用,孔子以這三個重點來栽培社會各階層的人才,也向權貴們證明了知識的力量,從此,中國地區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總是注重教育與承傳。
7.     宋代理學家張載說:「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確實抓到孔子思想的核心。然而,再有慧根的人一定要注意,奸詐的權貴,他們一肚子壞心腸,他們會非常地嫉妒有這種天份的人。
8.     有慧根的知識份子們,一定要團結起來,像英國的皇家學會那樣,要持續不斷地栽培人才,同時也激勵那些權貴要好學不倦。
9.     當耶穌出現的時候,以色列的權貴們一定覺得,上帝放棄他們,把那種慧根、恩典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木匠兒子,實際上,上帝是希望透過耶穌,來幫助猶太人的生活品質提升起來;
10. 當彼得那一群老門徒,看到保羅的時候,一定產生一種感覺,耶穌放棄他們,另外選一個更有慧根的人出現。保羅的出現,不是為了證明彼得是蠢蛋,而是要教育那些老門徒,不要放棄學習,不要放棄耶穌的「道理」,這就是上帝透過耶穌、透過保羅給他們的愛。
11. 人如果只有嫉妒,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暴自棄的行為;嫉妒比自己有天分的人,並不會為自己帶來利益。對個人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向有天分、有智慧的人學習,老先生也應該跟小孩子學習,這就是上帝的道理。
12. 被人家瞧不起的稅吏馬太,為什麼可以寫出《馬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