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佛祖打破社會階級的妙招


金剛經的智慧1
「金剛波若波羅蜜經」意思就是,一部會讓人產生「堅強的智慧」的經典。
這部經典能使學習者的智慧,到達另一個層次的境界。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難,他是釋迦牟尼的學生,他說:
我曾經聽說,有一段時間大師(釋迦牟尼)住在舍衛國的「祇樹弱勢者的收容所」。
對一大群學生講道,人數超過一千兩百五十人。
那個時候,大師在吃飯的時間,穿好衣服,拿著碗,到舍衛城(打零工)討飯吃。
回到住的地方吃飯,吃完了收拾碗跟衣服,把腳洗乾淨,就坐在講台上,準備講道。

釋迦牟尼大師,生活在距今兩千七百年前左右的印度,當時社會盛行的信仰是印度教。
印度教施行「種姓制度」,嚴格地區分「貴族、修行者、平民跟奴隸」四個社會階層的封建制度。
釋迦牟尼大師的一生,為了打破這個階級制度,努力奮戰到死。
他強調所有的人都應該是平等的。
他個人對自己的生活,也要求自立,不依賴別人。 老師跟學生都是平等的。
他可以要求學生付學費 ,來生活。
可是,他 用社會經濟最底層的形象生活,教導學生,不必特別崇拜我,對我跟對所有的乞丐都要一樣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